中新網3月23日電 3月20日在美國對伊拉克發動軍事打擊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經過上百次努力,終于在北京時間當天傍晚6時,撥通了身處戰火中的巴格達的伊拉克老朋友法迪梅·穆罕默德女士的電話。
當法迪梅聽到來自北京的問候聲,不禁激動萬分,迫不及待地表達了她的感謝之情:“在我們最艱難的時刻,真想不到遠方的朋友還惦記著我。此時此刻,我是多么想你們啊……”。21日晚,記者又撥通了她的電話,她用顫抖的、帶著哭聲的聲音告訴中國記者:“爆炸聲太可怕了,我們整夜都不能入睡。”就在記者即將掛上電話的時候,遠處的爆炸聲竟從話筒里傳了過來,法迪梅說:“聽!這就是爆炸的聲音”。
每個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
對于第一天的轟炸法迪梅是這樣描述的:“美國人的第一次空襲從20日早晨5點35分開始,持續了大約40分鐘,隨后,又斷斷續續炸了3個多小時。好在空襲目標集中在巴格達南郊,而且基本上沒有民房被炸毀。后來一切都平息下來了,街上連急救車的聲音也聽不到了。第一輪空襲結束不到幾分鐘,巴格達市內的各個清真寺的大喇叭里就像平日一樣,傳出了宏亮的伊斯蘭祈禱辭,這讓大家懸著的心踏實了許多。聽到祈禱和宣禮聲,人們又開始做日常的禮拜了。早晨8點,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向全國發表了電視講話,號召人民反對美國的侵略。20日整個早晨,沒有人走出家門,街道上非常安靜,靜得沒有一點聲音,一切仿佛都是凝固了。整個巴格達的情況還不算太糟。”
可是到了第二天,當記者詢問巴格達的情況時,法迪梅的情緒顯然變得很壞,她說:“這里的情況很糟糕,連續三天了我們晚上都無法入睡,每個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聽著一次又一次的爆炸聲,我們感到又緊張又無助。空襲并不很頻繁,差不多一、兩個小時一次,就像是在和我們捉迷藏,不像1991年的時候那樣密集。可是這個樣子更讓人神經緊張。”
誰來拯救孩子們
談到巴格達老百姓的內心感受,法迪梅說,他們非常“無奈、無助”,也很“傷心”。不過,想到戰爭才剛剛開始,大多數人也準備好等待和忍受一切苦痛。但不少伊拉克人還是忍不住問自己,也問世界:這場戰爭為什么要發生?戰爭來臨時,伊拉克又為什么這樣無助?
法迪梅說,戰爭會在頃刻間毀滅古老的文化,奪去無數母親、女人和孩子的無辜生命,但現在除了我們的宗教信仰,卻沒有什么能夠拯救伊拉克人民。特別是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們,他們的童年與未來已經被這場可恨的戰爭摧毀了。據法迪梅講,第一天的轟炸之后,巴格達市內的一些點心店一直堅持開著門,這都是為讓孩子們感到一絲生活的氣氛,安慰他們驚恐的靈魂。可是,第二天空襲過后,街上幾乎沒有商店開門了。
當記者問到巴格達兒童的具體情況,法迪梅說,跟大人們比較起來,他們顯得“輕松”得多。三四天前,學校停了課。20日空襲過后,他們照樣在自家的房間或院子里玩耍。通過電視節目以及學校老師和家里大人給他們解釋,他們已經有了思想準備。他們至少知道,如果有爆炸的聲音,就是美國來襲擊伊拉克了。而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期間,當孩子們聽到爆炸聲時,還以為是哪里在舉行慶典,放鞭炮呢。可是在夜間,孩子們很難在隆隆的爆炸聲中睡著,驚嚇得不得了。大人只好用棉花把孩子的耳朵塞住,可是他們還是一個勁地哭鬧。
戰爭是無處可逃的禍
19日,中國記者還通過電話與另外一位伊拉克朋友取得了聯系。希望他和他的全家保重自己,并衷心祝福他們全家平安。這位朋友也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當時的情況。他說,他的父親在伊拉克新聞部工作,已經很多天沒有回過家了,家里的其他成員都很少出門,即使是男人也留在家中。此前,他們已盡全力采購了水、糧食、藥品等日常之需。
20日,巴格達的街道異常安靜,除了一些士兵把守,難得見到老百姓。不少人已經逃亡到約旦或敘利亞等周邊國家去了。由于他的父親在國家機關工作,加上姐姐的孩子患肝炎、腎炎住在醫院,弟弟的夫人懷有身孕,所以只能留在巴格達。
當記者問到生病孩子目前狀況時,他幾乎是哭著告訴記者:現在醫院里什么都沒有,沒有藥品,甚至連醫生、護士都找不到。他還告訴記者現在他家的周圍有好幾個兵營,不是萬不得已的情況,誰也不敢走出家門。當記者問到他們有沒有可能轉移到沒有兵營的地方時,他說:“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只要是有百姓的地方,都駐扎了軍隊,包括清真寺和學校。大家都守在家里,束手無措地等待戰爭。戰爭是無處可逃的禍事。”(張立、王文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