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一月十日電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消除三大差別
中新社記者 趙勝玉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日前結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發表的重要講話以及多位政治局常委出席,說明中國高層對農業、農村、農民(三農)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在農村。
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上個世紀末,中國總體上實現了小康社會。國家統計局統計表明,中國總體小康社會的十六項指標中,到二000年已實現十三項,但僅剩的三項未實現目標都直接與農村有關:農民人均純收入指標:按一九九0年物價指數,在二000年底應為一千二百元,實際數字為一千零六十六元;全國人均日蛋白質攝入量應達七十五克,但農民人均為七十克;全國仍有大部分縣沒有建成初級醫療保障體系。
專家指出,中國要全面實現小康,未來二十年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村小康。而要實現全面小康,最主要的是要消除三大差別。
首先要實現農村城市化。
在中國實現小康的過程中,最讓人感到棘手的就是三農問題。因此,未來二十年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村小康。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大力發展農業,實現農業集約化、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第二方面就是走農村城市化的道路,減少農業人口,實現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
其次是縮小收入差距。
另外一個影響小康水平的就是中國收入差距過大。從基尼系數明顯上升看,中國收入分配不平等狀況比較突出,屬于世界上收入分配不平等比較嚴重的國家。
收入差距過大表明了一部分人早就超過了小康水平,而還有一部分人群只是接近甚至低于小康水平。因此,為了實現共同富裕,當前最重要的是要把眼光瞄準中低收入人群,使中等收入人群不斷擴大,盡量縮小低收入人群。
第三是大力開發西部。
從中國改革開放至今,本已存在的東西部差距,不僅沒有因為改革開放而縮小,反而差距更大。
中國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而中西部、特別是西部明顯落后于東部。據國家統計局對小康水平的測算來看,東部基本實現小康,中部則只實現百分之七十八,西部更低僅為百分之五十六。因此,中國的小康水平從地區分布上看,存在嚴重的不平衡。
不容忽視的是,西部地區大部分為少數民族地區,過大的收入差距,不僅有礙于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更重要的是關系到民族的團結、國家的穩定。從上到下重視“三農問題”,并對存在問題加以解決,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