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軍士長高玉華:“只要部隊需要,我愿意當一輩子兵”
“只要部隊需要,我愿意當一輩子兵”(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
氣缸套拆卸、噴油嘴偶件調節、導線連接……走進工作室,只見高玉華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戰略支援部隊某大隊一中隊四隊一級軍士長高玉華參軍32年,堅守5座大山,數十次參與重大施工任務,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他時刻把崗位當戰位,詮釋著普通士兵的初心與使命。
“想穿好這身軍裝,要有一股狠勁”
“高玉華不僅是我的新兵班長,更是我的軍旅老師。”某大隊原中校參謀長張志記得第一次檢修柴油機時,由于空間密閉,刺鼻的柴油味讓他難以忍受,當場吐了一地。高玉華停下手里的活,帶著張志到室外透氣,寡言少語的高玉華對他說:“軍人不是輕松的職業,想穿好這身軍裝,要有一股狠勁,只有對自己夠狠,敵人才怕你。”
張志聽后把嘴一抹,拉著老高又回到柴油機旁繼續檢修。這次張志硬是憋著,逼著自己習慣柴油味。從那時起,他對自己的要求更嚴,不斷追求上進,也從戰士一步步干到連長、處長、參謀長。
“嚴格說起來,我也是高班長帶的兵。”提起高玉華,大隊政委銀大雄也深有感觸。
要問老高32年一共帶過多少兵,誰也說不清,通過電話拜師的就有好幾百人。
高玉華宿舍里裝了一部電話,這是一條“大型機械故障診斷熱線”,用來為分散在千里之外的戰友提供技術咨詢,人稱“老高熱線”。
有一次深夜11點,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高玉華從睡夢中驚醒,電話那頭傳來一個急切的聲音:“高班長,我們一臺發電機的噴油泵卡死了,現在這個供電系統全部癱瘓,演習凌晨就要開始,所有維修人員都上了也沒弄好,怎么辦呀?”
“別慌,你這樣做……”高玉華仿佛就在現場一樣,對著電話指導戰友排除了機械故障。這幾年,高玉華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為部隊培育人才上,他帶的兵也個頂個成了部隊的頂梁柱。
“回報組織、回報部隊,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自從高玉華在全軍出了名,登門學藝者絡繹不絕,這件事迅速引起了原廣州軍區的高度關注。“一定要把兵專家的作用發揮好,引領油機維修專業創新發展!”2012年,原廣州軍區批準設立了“高玉華工作室”。
工作室開設后,高玉華決心將這里建成所在部隊的“創新孵化器”,無論干部還是戰士、老兵還是新手,只要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只要有自己的“獨門絕活”,都可以操作實踐、一展身手。
新兵賴南升平時愛動腦筋,發現柴油濾清劑更換比較麻煩,每次清洗時濾清劑都有殘留,導致清洗不干凈。賴南升想到可以把底部濾清劑給吸出來,這樣清潔效果將會提升一個檔次。
小賴跑到老高那兒分享了自己的想法,高玉華聽后非常欣慰。師徒倆反復試驗數百次,終于攻克這個難題。
為跟上部隊裝備的更新進度,高玉華主動報名函授自考,取得大專文憑,還自學了編程、自動化等知識。一次原廣州軍區舉行單裝終端標準化大比武,高玉華在前面五個項目中取得四個第一、一個第二。比賽第六關的最后一個課目,也是最難的課目:設備自動化操作,要比賽電腦編程。此時,高玉華自學的知識派上了用場,他戰勝了一名直招入伍的大學生士官,站上了第一名的領獎臺。
此前,當地一名經營者曾專門找到他,想合伙開一家汽車修理廠。這名經營者說:“你負責技術指導,資金由我出,一年收入保底是部隊的5倍。”高玉華想到,自己從一個平凡士兵到榮譽滿滿,都是黨和部隊培養的結果,“回報組織、回報部隊,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他婉拒了對方的好意,繼續留在了部隊。
“從軍32年了,你還是一個兵,就不后悔嗎?”有戰友這樣問高玉華。他沉默片刻回答:“只要部隊需要,我愿意當一輩子兵。”
本報記者 蘇銀成
- 專題: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