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粗暴易激化矛盾,動用警力須慎之又慎
“違反規定使用警力處置群體性事件,或者濫用警械、強制措施,或者違反規定攜帶、使用武器的,對負有直接責任者,給予記過、記大過、降級或者撤職處分。”國家有關部門前不久頒布實施的《關于違反信訪工作紀律處分暫行規定》,對處置群體性事件時使用警力問題做出了明確規定。這一規定直指當前群體性事件中警民沖突的要害。
綜觀近期發生的一系列群體性事件以及一些個人“極端暴力事件”,我們不難發現,人民警察都處在了沖突的第一線。反思貴州甕安事件,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十分痛心地說,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強制措施,決不能動不動就把公安政法機關推到第一線,更不能用專政的手段來對待人民群眾。
記者發現,當前在處理一些社會矛盾和糾紛時,一些基層政府過度依賴于采取強制手段,這不僅不利于緩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不斷制造矛盾,加劇了政府與民眾之間的緊張關系。夏學鑾說,一味地看重秩序的維護,隨意動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內部矛盾和糾紛,雖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氣卻不斷積累,矛盾不斷加深,從而為引發更大的沖突埋下了隱患。
因甕安事件被撤職的前甕安縣公安局長申貴榮說:“遇到群體性事件就出動警察,這種‘得罪’老百姓的事,都得我們去做……我們幾乎把人都‘得罪’完了。”
于建嶸說,在一些基層政府的各種預警制度設計上,要么是無視民情民意,要么是把民眾的一舉一動都當成“敵情”。從危機處置技術上說,這些地方政府的做法,出發點不是化解矛盾,而是暴力壓服,這必然致使沖突一再升級。目前,在現有的行政體制下,為了完成上級分派的各項任務及眾多的一票否決指標,一些基層政府及干部的行為越來越出現強制的暴力趨向,這亟待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捂蓋子反致疑竇叢生,信息公開才能贏得信任
在甕安事件中,關于一個女學生死因及死亡事件處理的各種半真半假的信息,憑借現代傳播手段四處流傳。由此,不明真相的群眾聚集起來,最后釀成群體性事件。
于建嶸說,群眾“不明真相”是實,但他們不明真相事出有因。當當地政府失去公信力,新聞媒體聲音單一乃至失聲,社會又缺乏具備公信力的非政府權威信用機構時,民眾必然“不明真相”。不明真相而又義憤填膺的民眾,最容易被高度情緒化的傳言動員起來。他們采取的行動勢必過激,勢必導致嚴重后果。所以,在指出群眾不明真相的同時,必須指出導致群眾不明真相的責任方是掌握“知情權”和“信息發布權”的當地政府。
“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信息首先封鎖,成就逐級放大、問題逐級縮小,只報喜不報憂,一些基層政府的慣常做法,在信息社會里已經完全失靈了。但是這些陳舊的觀念,某些干部仍然固守不放。”于建嶸說,出現了問題就“怕”、“包”、“捂”,小事不報告,大事先擺平再報告,可等擺不平被迫報告時,局面往往已經難以收拾,喪失了將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的最佳時機。(記者 孫愛東)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