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研制,將彌補中國火箭運載能力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李惠子發自北京 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一聲號令之后,一個直徑5米、最大有效載荷25噸的龐然大物緩緩升空。
不出意外的話,這一目標將在六年后成為現實,龐然大物的名字叫做長征五號。“這將使中國火箭實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在兩會期間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專訪時說,目前全院正在積極組織研制。
對于梁小虹來說,這的確有些來之不易。為了這一步,中國航天人已經奮斗了20多年。
三大優勢趕超國際一流
中國大推力火箭的論證起始于1986年。“當時的主要考慮是發展大直徑、高可靠、無污染的新一代運載火箭,以因應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和中國未來衛星發射、深空探測的更高需求。”梁小虹說。然而,正式批準研制卻要到21年后。2007年5月10日,國務院審議通過了《航天發展“十一五”規劃》,批準大推力火箭作為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投入研制。
這一消息讓包括梁小虹在內的航天人興奮不已。“目前中國的火箭在200公里低軌道最大有效載荷是10噸,36000公里高軌道最大有效載荷為5.1噸,這個運載能力和發達國家的相差一半,長征五號的出現無疑彌補了這一差距。”同時身為火箭高級工程師的梁小虹說,長征五號可以一箭雙星或一箭一星發射大衛星、重衛星、重20噸以上的空間站,以及月球車。“運用到月球車的探月工程‘落’、‘回’兩大階段都需要大火箭的推力。”
除了大推力之外,與現有火箭相比,新一代大型火箭還有許多其他優勢。“一是采用液氧煤油或液氫液氧發動機,做到無毒無污染;二是模塊化設計,能滿足不同重量有效載荷的發射需要,增加了選擇性和發射的靈活性;三是提高可靠性,能大幅度提高火箭發射成功率。”梁小虹說,今年10月,長征五號將從方案設計階段轉為初樣階段,進行大量地面試驗后,隨即轉為試樣階段,直至首飛。
生產、發射地選擇藏奧妙
長征五號研制獲批5個月之后,長征五號火箭產業化基地也已在天津濱海新區落戶。
“按照年生產12發大推力火箭當量建設。”梁小虹說。去年10月,國防科工委(現已并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主任虞列貴在基地開工儀式上說,基地建成后,將滿足中國未來30~50年發展空間技術及和平利用空間的需要。
據報道,該項目總投資45億元,規劃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分為一期、二期工程。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約20萬平方米,運載火箭儲箱焊接裝配廠房率先開工建設。到2009年底一期工程完成時,能滿足新一代運載火箭產品試制、總裝、試驗等各項研制工作需要。此后二期工程將根據國家航天產業發展需求陸續投入建設。
選擇在天津建設的一個突出優點就是便于運輸。“新型大推力火箭直徑為5米,很難通過鐵路或公路運到西昌、酒泉或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五號將通過特制的運輸船經海路運到在建的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梁小虹說。據了解,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有望在2014年投入使用,除了運輸的考量外,火箭殘骸落區安全性也很好。
鋪墊項目陸續展開
從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以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走過了從串聯到捆綁、從發射衛星載荷到發射飛船的技術歷程。如今,長征系列正在向新的紀錄挺進。
今年3月下旬,新型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出廠,計劃4月份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該火箭有兩個助推器,用來發射2.5噸有效載荷的高軌道衛星。”梁小虹介紹說:“長三丙火箭是1994年開始研制的,中間曾一度停止,后根據衛星發射市場的需求又恢復了研制,這枚火箭的首飛將為長三甲(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奠定基本型譜。”3月初,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包為民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曾透露,“神七”發射將使用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目前已總裝完畢。
此外,中國小運載火箭的立項也在今年獲批。“它的研制成功將可以滿足未來小衛星市場的需要。”梁小虹介紹說,兩個新型號火箭的研制也同時展開,這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建院50年來少有的。另一方面,為了推進火箭產業的市場化改造,融火箭研發、制造、試驗、生產等相關單位為一體的火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正在醞釀,今年將拿出方案。
談起上述內容,梁小虹頗為感慨。他說:“中國正處于航天發展的黃金期。”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