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的道路是正確的,我們不怕失敗”
南街村所面臨的困境不僅僅是經營困難。
南街村今天似乎又回到了1984年討論最基本的信念的時候。
當時,原本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的南街村農業反而又出現解放前的一頭牛、笨犁笨耙的耕作方式。承包到個人的磚瓦廠、面粉廠,在給承包者帶來利潤的時候,卻給村民和村集體帶來相當的麻煩。給承包者打工要不到工資的農民開始埋怨村集體,并且四處告狀。
1984年,當年的黨支部書記王宏斌召集黨支部會議。討論問題如下:
南街村為什么要辦企業?
為了掙錢。
咱掙錢了目的是想干啥?
讓南街人富起來。
咱南街這個錢怎樣才能掙出來?
選好項目,要辦好企業,要出好產品,要占領市場,要選有技術的人管理企業,要選有開拓精神的人管理企業,要選那懂經營、善管理的人管理企業。
單具備這些條件,但即使企業自身效益再好,最后的效益還會落到少數人手里怎么辦?
我們還缺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
咱們拿什么內容把南街的黨員干部都武裝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呢?
討論至此變成對精神信仰的尋求。
“當時扒來找去找不著精神上的支柱。因為那個時候鄧小平理論還沒形成,兩個文明一起抓的精神也還沒傳到我們支部。”王宏斌說。新的找不到,就找找老的吧,于是找到孔子那里,“我們就用孔孟之道教育人吧。”但是,孔孟之道盡管說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里面有不少東西是不符合今天現實的,也有不少封建迷信甚至是錯誤的。而往國外去尋找,又遭到大家的反對。“于是我們只得又把毛澤東思想端了出來,這反而得到大家的認同,因為我們都是過來人,對毛澤東思想感情深,又親身體驗過毛澤東思想的威力。”王宏斌回憶說。
在企業,王宏斌制定了“傾向一線”的方案(向一線工人傾斜、向技術人員傾斜、向外地工人傾斜、向臟累險傾斜)。一個一線工人,在繁忙的季節,一個月能拿到上千元(計件工資),但是一個總經理,卻只能拿到300元。這一點,記者得到張盤德和啤酒廠經理王國欣的確認。
作為熟人社會的南街村主要靠精神激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但是,2007年帶領啤酒廠扭虧為盈(有了20萬的純利潤)的王國欣說,表揚超過一百遍,那就有些問題了。
而且,人們仍然要問,南街村的發展是建立在剝奪外來工人剩余價值的基礎之上?
另外,責權利的不完全統一,一度造成極大的浪費。對于免費為南街村村民提供醫療服務的南街村醫院而言,2007年加強管理,力主節約,一年就省下了100萬元。這對三千多村民的南街村來說并不是一個小數目。
而且一度,在南街村的企業里,還出現過內外勾結,里面的職工和外面謀劃共同損公肥私的事。直到后來王宏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大力開展整風運動才有所改善。
這種集體精神與市場利益的沖突,注定將一直伴隨著王宏斌和他的南街村。現在,王宏斌在媒體面前謹慎地保持著低調:“南街只是一個村。(在中國)搞集體經濟的有八千多個村,一個村影響不了一個國家。”
但是同時,他又說:“我們認為南街走的道路是正確的,是共同富裕,是正義的,我們是不怕失敗的。 ★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