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 | 趙小卓:中國參加“香會”有何意義?
中新社北京6月15日電 題:中國參加“香會”有何意義?
——專訪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趙小卓
中新社記者 李雙南
日前,因疫情“停擺”兩年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以下簡稱“香會”),重新于線下召開。今年的“香會”在美國大力推進“印太戰略”、俄烏沖突持續的大背景下召開,備受世人矚目。中國為何要參加今年的“香會”?中美防長會面有何作用和意義?美國未來如何推進“印太戰略”?中新社“東西問”專欄就此對連續九次參加“香會”的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趙小卓進行獨家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香會”是西方搭建的平臺,中國參與其中,不可避免地成為美國及其盟友攻擊的對象。那么,中國為什么還要參加“香會”呢?
趙小卓:“香會”主要討論國際和地區安全問題,許多問題涉及國家安全利益,在不同國家的眼里呈現不同的側面,常常敏感且充滿對立。因此,不同利益訴求的國家共同參會,很容易出現“吵架”。中國是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大國,世界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中國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國防務高官和專家學者面對面溝通交流,是最好的相互了解方式。軍隊的基本職能是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利益,不同國家的軍隊在缺少溝通交流的情境下,容易著眼最壞的情況看待問題。雙方戰略互信缺失尤其如此,最后可能走向自我實現的對抗沖突預言。這次中國克服疫情影響,派出高級別代表團參加,正是帶著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增信釋疑的愿望而去。
12日上午,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就“中國對地區秩序的愿景”議題作大會發言,現場座無虛席,大廳邊道兩邊都站滿了人。魏部長的發言分三個部分,首先闡述了中國“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其次展示了中國政府和軍隊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巨大貢獻,如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亞丁灣護航、人道主義救援減災等;最后圍繞臺灣問題、南海問題、中美關系、烏克蘭危機等國內外高度關注的幾個問題,闡述了中方立場。
在提問環節,魏部長分2輪,共回答了11個問題。在第一輪5個問題結束后,主持人說,他的名單上還有44個人要提問,由于時間限制只能選五六位。11個問題基本都很有挑戰性,涉及臺灣問題、中國軍事現代化、中國核力量發展、中美關系、烏克蘭危機等。提問者大都用詞直率、角度刁鉆,在問題中“挖坑設陷”也在所難免。面對一系列犀利提問,魏部長反應很快,回答非常精彩,態度坦誠、應答盡答、言簡意賅、條理清晰。不論是發言環節,還是問答環節結束后,現場都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充分表明,中國“借臺唱戲”,展現了大國自信。
中新社記者:美國一方面不斷推進“印太戰略”,另一方面又聲稱不尋求新冷戰或亞洲版北約。如何理解美國的這種矛盾?
趙小卓:去年美國總統拜登入主白宮后,就傳出了重新評估制定印太地區戰略的消息,但很長一段時間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直到今年2月,白宮才發布《美國印太戰略》報告,但內容較為籠統。政治上,主要是加強聯盟體系,以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劃線,擴大“民主陣營”。經濟上,5月24日拜登訪問日本時啟動“印太經濟框架”。今次“香會”上,美國防長奧斯汀比較系統地闡釋了“印太戰略”的軍事部分,算是把“印太戰略”的全貌大致勾勒了出來。
美國“印太戰略”的軍事構想,可以概括為“一個目標,兩大要點”。“一個目標”,就是打壓、圍堵、遏制中國。“兩大要點”包括:一是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增強美國的軍事能力,使之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地區突發事件;二是擴展美國的聯盟體系,在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泰國五對軍事同盟的基礎上,發展伙伴關系,如與印度、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關系,重點發展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對話”、AUKUS美英澳軍事同盟。美國深知,憑借一己之力,不足以圍堵中國,必須拉更多國家進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還把歐洲的北約勢力引向亞太地區,此次“香會”有更多的歐洲國家參與,就是一個明顯信號。說到底,美國“印太戰略”的目標,就是通過改變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拖累中國崛起,甚至打斷中國崛起的進程。
然而,美國“印太戰略”自出臺之日起,就面臨結構性困境。一方面,美國加強聯盟體系,必然制造“敵人”,因為聯盟的特性就是靠外部威脅來維持其內部團結,敵人越明確、越強大,內部凝聚力才越強。另一方面,夸大“中國威脅”、打壓圍堵中國的結果,是把中國真正推向美國的對立面,中美走向對抗沖突、冷戰甚至熱戰的可能性真實存在。因此,美國一邊要不斷刺激臺海、南海、東海等地區安全熱點,企圖對中國進行戰略消耗,一邊又擔心自身因中美關系失控而面對嚴重后果。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奧斯汀提出美國不謀求與中國對抗,不謀求與中國打冷戰,不謀求建立“亞洲版北約”。但美國說一套做一套,言而無信,不斷推翻承諾,這是以消耗美國作為大國的戰略信用為代價的。
中新社記者:如何理解中美防長會面的作用和意義?
趙小卓:今次“香會”正式開始前,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與美國防長奧斯汀舉行了首次線下會談。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對此介紹稱,這是一次坦誠、積極,富有建設性的戰略溝通,兩國防長就中美兩國兩軍關系、臺灣、南海、烏克蘭等問題交換了意見。有些問題雖然是中美之間的老議題,雙方立場不可能通過一場會談就出現實質性變化,但溝通依然很重要,因為形勢在不斷發展,老問題在不同階段有不同內容。在中美關系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兩國防長見面接觸,展現解決問題的意愿,本身就有積極意義。
中美防長的會談也達成了一點共識,即雙方都同意繼續加強溝通交流,尤其是危機管控方面的溝通交流,這是一個積極信號。軍事交流涉及各個層級,高層的溝通特別重要,高層達成基本共識后,才能逐步向下延伸。其實,中美兩軍有若干溝通管道,如中美防務磋商、國防部工作會晤、聯合參謀部對話機制等,只是這些機制在疫情期間大多處于中斷狀態。中美防長會談后,能否逐步重啟這些機制,是一個重要觀察指標。
中新社記者:這次“香會”上,多數亞太國家對地區前景有何觀點?
趙小卓:此次“香會”反映出一個重要動向,就是廣大亞太國家明確表示不愿看到中美對抗沖突,不愿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印尼國防部長普拉博沃明確說,印尼的立場很明確,尊重所有的大國,不參與任何軍事聯盟。他特別呼吁,用“亞洲方式”應對地區挑戰。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希沙姆丁也強調,東盟將走自己的道路,不會選邊站隊。他在受訪時說:“無論美國的要求是什么,我們都必須讓他們相信,這必須符合東盟的利益,而不僅僅是美國的利益。”柬埔寨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狄班同樣表示,柬埔寨是主權獨立國家,完全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
縱觀全球,亞太地區是當今世界少有的長期保持和平穩定的地區。亞太地區雖有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有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但幾十年來,總體上保持了和平穩定。這中間,中國功不可沒。中國與周邊國家有領土、島礁爭端,但中國始終倡導外交解決、談判解決、和平解決,在維護亞太和平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多數亞太國家拒絕在中美間選邊站隊,也是認同中國的理念和作為,愿與中國一起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致力于普遍安全、共同發展、合作共贏,將亞太地區和平繁榮的勢頭長久地保持下去。(完)
受訪者簡介:
趙小卓,軍事科學院科研部研究員、北京香山論壇秘書處學術主任、博士生導師、學術帶頭人、全軍常備外宣專家。主要研究美國軍事、中美軍事關系、國際安全形勢。編著《外國國防與軍隊建設教程》《伊拉克戰爭研究》等學術專著8部,參與撰寫《戰爭戰略論》《21世紀初大國軍事理論發展新動向》等學術著作10余部,發表學術文章200余篇,獲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優秀成果獎20項。2012以來連續9次作為軍隊代表團專家組成員赴新加坡參加香格里拉對話會。
相關新聞: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7日 14:12:53
- 2024年12月27日 10:47:12
- 2024年12月27日 10:26:37
- 2024年12月26日 17:29:07
- 2024年12月26日 11:24:16
- 2024年12月26日 10:36:25
- 2024年12月26日 10:18:02
- 2024年12月26日 09:52:44
- 2024年12月26日 09:45:05
- 2024年12月26日 07: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