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少妇a级毛片,julia无码中文字幕在线,高清拍拍拍无挡视频免费1000,亚洲成av人电影网站

分享到:

春耕正當時 田管有新意

分享到:

春耕正當時 田管有新意

2022年02月17日 05:41 來源:人民日報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春耕正當時 田管有新意(田間地頭看春耕)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光景看春耕。隨著氣溫回升,今春農業生產正自南向北漸次展開。春耕春管為全年糧食生產打下基礎,對于奪取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小麥灌溉有自動化的管道噴灌,整地理墑有各種配套農機設備,噴藥除草有農業技術員現場幫忙……田間管理農民省力又省心。眼下,各地正切實加強耕地建設和改造,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水平,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搶抓農時、全力以赴抓好糧食和農產品生產供給。

  ——編 者

  河南項城小麥種植戶崔朋飛——

  灌溉施肥真省心

  春回中原,萬象更新。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孫店鎮廣陽村的農田里,一片忙碌。放眼望去,萬畝麥田長勢喜人,生機勃勃。

  “老崔,灌溉軟管的接口與機井出水口要擰緊,馬虎不得。”一大早,廣陽村的灌溉設施管理員張海廷就來到廣陽村村民崔朋飛的地里,指導他鋪設灌溉軟管,搭設噴淋設備。

  崔朋飛小心翼翼地將灌溉軟管與機井出水口卡緊。另一邊,張海廷弓著腰順著田壟鋪設管線,在管線盡頭連接噴槍。得益于兩人的默契配合,一條灌溉線路不一會便鋪設完成。

  崔朋飛家里一共種著400多畝小麥。過去,崔朋飛最頭疼的就屬田地澆灌工作。“那個時候就是沒日沒夜干,搶時間,趕時間,一家老小齊上陣。”沒有機井,他只得開著四輪拖拉機載著噴灌機進行灌溉,費時不說,有的時候效果也不太理想。

  近年來,孫店鎮政府合理規劃布局,建設高標準農田,新建了一批灌溉機井,配備了4500瓦的水泵,安裝機電控制設備,鎮上的農民用上了全自動、機械化的灌溉噴淋設備。

  400多畝地用5個機井灌溉,個把小時崔朋飛跟張海廷就把管道鋪設完畢。“管道一鋪好,我就更省心了。”崔朋飛心里樂開了花。

  嘀嘀嘀……崔朋飛拿出卡片放到機井電子屏幕上進行讀取,只見清水由機井抽出,涌入管道,通過噴槍噴灑而出。田地里,一排排噴槍自動轉動,噴淋小麥。3個小時,400多畝的小麥就可以完成一次澆灌。

  閑下來的崔朋飛在地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人工駕駛噴灌機灌溉,一套設備配下來少說要5000元,現在有了全自動、機械化的管道灌溉,省去一大筆設備投資,還提高了灌溉效率。

  中午時分,崔朋飛回家匆匆吃了口飯又趕往地里。“無人機要來播撒肥料,我得提前去地里準備。”崔朋飛聯系了市里的農機合作社下午來為小麥施肥,“這些現代化設備,可幫了我們農民大忙!”

  云南陸良馬鈴薯種植戶趙小華——

  整地理墑助春耕

  早春時節,在云南省陸良縣小百戶鎮炒鐵村,馬鈴薯種植戶趙小華正駕駛著拖拉機對農田進行整地理墑。整地、施肥、播種……拖拉機來回穿梭不停,田野上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趙小華是水庫建設搬遷安置在小百戶鎮的移民,從最初的10余畝地起家。現在,趙小華已經帶著村里的農戶成立了合作社,馬鈴薯種植發展到500多畝。

  陸良獨特的立體氣候,為馬鈴薯錯季種植帶來了優勢,現在馬鈴薯種植更是成為當地最有地域特色、最具市場潛力的產業之一。因為馬鈴薯適宜在深厚疏松的土壤環境下種植,整地的質量影響著肥效、田地排水,更直接關系著馬鈴薯的生長質量。

  開溝、播種、施肥、起壟、鋪設滴管、覆膜,與過去單純依靠人力不同,如今機械化種植基本上可以一次性完成作業,提高了效率,節約了成本,成功實現規模化種植。

  為了提升品質,趙小華還引進優質種薯。趙小華介紹,選種非常關鍵,一定要是經過脫毒的一級種薯,切好的種薯塊用拌種劑進行切口封合,“這樣才能保證后期的產量和出苗壯。”

  前兩年,合作社專門投入30多萬元用來建設馬鈴薯儲藏冷庫。“這樣我們也能夠根據每年不同的銷售情況來放貨,有效避免市場風險。”趙小華說。

  田地里,村民們已經預先將農家肥、菌肥和復合肥按比例配好,撒在需要種植的田塊上。一個拖拉機配套播種機的機組正在作業。大型機器來回翻耕,轟鳴聲不斷,沒一會兒,一行行整齊的薯壟便成形了。

  “今年種的都是一些適應性強、增產潛力大的新品種,出來的馬鈴薯品相好、口感佳,十分受歡迎。”常年在地里,趙小華的臉被曬得黝黑,看著腳下的土地,趙小華說,“這一批種下去5月份就能收獲了,有了技術,收成一定錯不了。”

  海南瓊海水稻種植戶蒙鐘山——

  多方幫助春管忙

  氣溫逐漸回升,田管正當其時。在海南省瓊海市大路鎮青天村,水稻秧苗最高已經沒過腿窩,遠遠望去,大地上像鋪了一層厚實的綠毯。

  “老蒙啊,今年雨水足,你這茬長得好,最南邊那一畝除除草,再追35斤復合肥就行。”一大早,大路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員吳川德就和村里水稻種植戶蒙鐘山下了水田,兩人深一腳淺一腳,觀察著秧苗長勢。

  蒙鐘山家種了5畝水田,每年大概能收4000斤稻谷。“農業服務中心的技術員每個月來兩次,幫忙測土,指導配肥、施肥,我們省心不少。”老蒙不禁笑瞇了眼。

  除了鎮里農業服務中心把農技送到家,老蒙前年還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了瓊海市志才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讓他在購買農資、農具方面又省了不少力。

  “就說這肥料吧,插秧之前,合作社給每戶每畝提供200斤底肥,不用我們掏錢,其他肥料也是合作社統一代買的,便宜不少。”老蒙扔下手里的雜草,掰著指頭跟記者算起賬來,合作社設備多、效率高,不僅能降低成本,畝產還能高出100多斤,再加上肥料省下的錢,每畝地平均下來,能增收近300元。

  “合作社目前承包了將近120畝土地,68戶以土地入股,還有108戶脫貧戶以資金入股,今年合作社不僅擴大了原有高產稻谷的種植面積,還引進了50畝再生稻品種的秧苗,雇請社里的脫貧戶社員進行管理。”合作社負責人胡育才介紹,不僅僅是早稻春管,從育苗、插秧再到收割、銷售,每個環節合作社都會對種植戶進行指導和幫助。

  各方幫幫忙,農戶心敞亮。“再過一個月,天氣熱起來了,就需要防治病蟲害,但噴藥也不用我們親自上陣!”老蒙笑著告訴記者,接下來,瓊海市農業農村局將使用植保無人機統一噴藥,其中一半的花費還可以由政府補貼。

  在田間忙活了一上午,老蒙脫掉插秧靴,準備回家吃午飯,臨行前他告訴記者自己現在有了新期待:“按照去年的行情,今年每斤稻谷應該能賣上一塊五,算一算能多個千八百塊的收入,我要再使使勁,爭取來場大豐收!”

  本報記者 王 者 李茂穎 曹文軒

【編輯:于曉】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