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 | 雷鼎鳴:香港需要什么樣的制度與市場經濟相適應?
(東西問)雷鼎鳴:香港需要什么樣的制度與市場經濟相適應?
中新社香港12月30日電 題:雷鼎鳴:香港需要什么樣的制度與市場經濟相適應?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近日,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大學院士、經濟系兼任教授、榮休教授雷鼎鳴在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時,談及他對香港經濟、社會的看法。他認為,香港的發展,最重要的是搞清楚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及完善特區選舉制度后,香港的市場經濟繼續發展?!白咦约旱穆贰?,擁有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制度,對香港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也是真正長遠的選擇。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您如何看待香港的發展?有哪些優點、哪些問題?
雷鼎鳴:一般來說,按照內地對香港的了解,經濟方面,是把香港看作采取自由市場、資本家之間互相競爭的一種結構;在政治方面,看作是一種較為接近自由主義民主的制度。
但經濟學家一般會把重點放在市場競爭方面,政治制度上香港是否一定要實行西方自由主義民主,有些爭論。我個人認為,自由主義民主、或者西式民主,不一定是必然條件。
假如把重點放在市場競爭方面,香港有些地方是很成功的,但也有些地方出了問題。
香港的成功之處,或者說非常符合經典經濟自由主義的條件包括:第一,國際貿易方面,香港基本沒有關稅,其與世界其他地方進行進出口貿易,相對而言屬于自由競爭;第二,資金的流入與流出,香港基本沒有限制;第三,在香港,政府的開支不能也不應占本地生產總值太高比重,政府在對市場進行規管過程中需保障中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
香港存在的問題,我認為,一方面是管治團隊過去常受到一些法例的“捆綁”,束手束腳;另一方面是特區政府過去沒有多大的政治能量,導致有些政策無法推行。所以有時候香港經濟出現問題,不一定是市場經濟本身的問題。
中新社記者:香港的市場經濟如何受到東方與西方的影響?
雷鼎鳴:香港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它的自由市場,但自由市場究竟屬于西方還是東方,不好說。
“市場”這個概念在中國有悠久歷史,《史記·貨殖列傳》已很詳細地講出一些經濟學理論,很多內容和現在的市場經濟關系很密切,而且和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的很多觀念相通。另一部漢朝典籍《淮南子》中,有些地方也談市場,且和現代經濟學供求關系相通。
所以究竟香港的自由市場到底是“東”還是“西”,我不會說它就是“西”,也不能說它就是“東”。香港受到西方現代經濟理論和市場理論、觀念的影響,但中國人的觀念里也有類似市場經濟的元素,我認為兩者在香港是結合起來的。
中新社記者:香港管治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香港國安法實施及完善特區選舉制度后,香港的管治是否發生了變化?
雷鼎鳴:香港的發展,我們要搞清楚的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資本主義不是也不應該是無政府主義,政府有它的合理功能。高效運作的自由市場及社會中,政府的角色要清晰。
政府最基本的責任是要保障法治和治安,保護私有產權。香港在2019年出現“黑暴”,治安非常差勁,有些商店、地鐵被破壞?,F在有了香港國安法,保護力度就好很多。所以說,香港國安法其中一個作用,是保護了治安,從而保護了私有產權,這也等于更好地保護了香港的市場經濟。
香港國安法實施及完善選舉制度的另一個作用,是可以使特區政府的政策在立法會遇到的阻力不再那么大。特區政府還是按照規章制度去辦事,但相信有些政策的通過可以稍微加快一些。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21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及多項涉及長遠規劃的措施,我認為,這種態度本身是對的,香港的管治團隊應該有比較長遠的眼光、看到長遠的發展。但我擔心的是,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可能有困難需要解決,因為北部都會區位于新界,牽涉到新界原居民及一些發展商的利益,這些問題如何處理,也需要拿出方案。
另外,當特區政府推出新的規劃時,要使市場、私人企業等也參與進來,因此要提供足夠的誘因,這也很重要。
中新社記者: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日前在講話中談到,香港資本主義發展至今,已經積累了許多矛盾,客觀上需要立法會兼顧香港社會各階層和各界別的不同利益,特別是在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同時,更好地平衡香港的整體利益、界別利益和地區利益。對此您怎么看?
雷鼎鳴:香港社會已發展到相當復雜的階段,很多不同利益的群體一早出現,在政治決策方面也有不同影響力,甚至曾對特區政府的很多規劃產生影響。但一個社會要實現良好管治,需要平衡不同的利益,而且要使社會的整體利益得到充分照顧。其實社會整體的利益能夠照顧到,小團體的利益不一定會受影響,反而可能因為經濟更加繁榮,每個人都可以得到一些好處。
我比較擔心的是,過去這兩、三年,香港先有“黑暴”、后有疫情,特區政府總要用些錢去刺激經濟,維持社會運作。如果將來疫情結束,特區政府的開支要恢復正常,還是要繼續保持“審慎理財”的理念,并主動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另外,還有香港年輕人的發展問題。香港的教育長期以來在理工科方面比較缺乏,因為香港是金融中心,很多優秀學生傾向于讀金融、商科或法律、醫學,年輕一代中比較缺乏科技人才。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化解,方法就是把香港的發展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結合起來,提供一個新的空間和天地給香港的年輕人,但這也需要特區政府在教育上下功夫。
由于過去香港在教育方面出現的問題,很多香港年輕人對內地的抗拒心理很強,甚至根本沒有去過內地。因此,增進香港年輕人對內地的了解非常重要,需要讓他們明白內地是有發展空間的,同樣香港的市場經濟發展也需要更大的空間,否則對香港本身來說也是很大的困擾。
中新社記者:您如何展望香港未來的發展?
雷鼎鳴:在保持市場經濟與發展政治制度方面,我認為香港現在已經在往好的方向走。過去,香港在政治上追求西式自由主義民主,浪費了很多時間,走了一些彎路,沒有集中去發展經濟?,F在再把眼光放回到發展經濟上,非常重要。
任何制度要有真正的持續性,它必須能為民眾帶來好處。實行“一國兩制”,既對香港有利,也對內地有利,那么香港的市場經濟和有關制度就可以長期維持下去。當然,在保持香港獨有特點的同時,絕對不可以讓它淪為一個反華基地。
香港要繼續依靠市場的自由競爭發展經濟,但政治制度方面不要盲從西方已經出了問題的自由主義民主,而要“走自己的路”,這很重要,也是真正長遠的選擇。(完)
受訪者簡介:
雷鼎鳴,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大學院士、經濟系兼任教授、榮休教授,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榮譽總監。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學士,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香港特區太平紳士。1991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經濟系終身教職。歷任香港特區政府就業專責小組、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等多個咨詢架構成員,香港多份報刊專欄作家。著有《龍鷹相搏——香港看到的中美政經關系》《坐港觀天——從香港向外看經濟》《民主民生的經濟解讀》《幫香港算算賬》《為港元危機斷癥》《用經濟學做眼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