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情況是,國務院在提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精神中,提到了完善土地供給制度之后,一方面國土資源部密集出臺打擊囤地的政策,另外一方面,也和全國各主要大型城市溝通,要求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做好供地工作,北京就是個例子。”2009年12月30日晚,一位接近國土資源部的人士稱。
他強調,說“督戰”,一點也不過分。
記者了解到,盡管4500公頃的“熟地開發”計劃不可能一次性在2010年后投入市場,但在2010年中,北京市政府已經確定,向市場投放的住宅用地不少于2500公頃,在這些土地上開發的住宅面積,將不少于3000萬平方米,其中50%是保障性住房以及普通商品房。
“這(4500公頃)是未來幾年的儲備,不會一口氣供完。”北京市國土局副局長曾贊榮向記者表示,這個數字,絕不是一個不可完成的天文數字。
根據北京市國土局的統計,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2009年全年基本完成儲備開發面積約4300公頃,超額完成年初3600公頃的計劃指標。2010年還將有至少5000公頃土地完成一級開發,投資不低于1000億元。新增項目將向南城、新城范圍、軌道交通沿線、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傾斜。
“更關鍵的是,各地的土地儲備機構,逐步都具有了獨立法人資質,這樣就可以擔保銀行的信貸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國土資源部愿意看到的。”前述接近國土資源部的人士告訴記者。
調節剎車
“從財權、事權的角度上說,地方政府更愿意從土地這個環節上調節房價,而不是在房價的終端環節上直接踩剎車。”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收學院院長劉桓向記者表示,這與中央地方的財政分配制度直接相關。
因此,包括全國工商聯住宅產業商會會長聶梅生等在內的專家都認為,這一輪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調整”的意義,遠大于“打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