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曾在本月6日報道《我家為啥多交一倍電費》,反映了王先生因住在商住兩用的深房大廈,被物業要求按照商電標準交費的問題。昨天,記者以普通購房者的身份,撥打了本市8家商住樓售樓處的電話后發現,其中6家是以商業立項的,即使住家也會按照商業用電標準收費。目前,本市這種“商改住”樓盤,普遍面臨這一問題。
“商改住”樓盤基本都是商電
在調查中,當記者向這些“商改住”樓盤的銷售人員咨詢電費標準時,工作人員無一例外的表示:電費肯定要比民用住宅高。豐臺區城南大道售樓處一名工作人員稱,該樓盤是以商業立項的,所以電費要按照商電標準計算,但是實際入住后,物業會考慮普通住戶的實際用電情況,相應降低電費標準,每度電大約9毛錢左右。
朝陽區商富中心售樓處的工作人員則直接告訴記者,該樓盤是以商業立項的,水電費的收取標準肯定比民用住宅的收取標準高,純居住不劃算。宣武區茶貿國際中心也是按照商業標準收取電費的,售樓處的工作人員解釋說,只要是以寫字樓立項的,都會按照商用標準收取電費,只有住宅立項的,才會按照民用標準收取電費。
“商改住”模式為何日漸流行
據本市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1999年起,北京開始出現商住兩用樓。起初,商住樓以住宅立項改建辦公樓的“住改商”居多,因為開發住宅的成本遠遠要低于寫字樓的成本,其中僅土地出讓金一項,開發普通住宅就比寫字樓要低很多,同時契稅、維修基金、后期用水用電等市政費也都要比寫字樓低。去年6月,本市開始實施“民宅禁商”,但以商業立項的商住樓卻不受此規定影響;另外,目前住宅價格已逼近寫字樓價格,可是住宅項目相對于寫字樓更容易銷售,開發商能快速回籠資金,為此本市在立水橋、望京、中關村等商務區出現了以商業立項開發住宅的“商改住”熱潮。
“雖然產權只有50年,但是比起周圍房子的價格要低7%到14%,而且不少是小戶型,就算現在投資,將來也容易出租。”這名工作人員透露說,目前這類商業立項的商住樓以其自身優勢,銷售情況不錯。(記者王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