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天第一城、東亞奧北中心到華業國際、嘉美風尚,始于去年的“公建改住宅”勢頭今年有增無減。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城區的一些熱點板塊,以商業、寫字樓立項開發成住宅賣的項目不在少數。專家分析,部分區域市場住宅需求旺盛、售價高漲,銷售壓力遠遠低于公建項目,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現象:城區熱地熱衷“公建改住宅”
從去年開始,京北的明天第一城、東亞奧北中心等項目就掀起了一輪“商改住”熱潮。盡管產權只有五十年,但相比前些年的“住改商”,這類產品有一定優勢——不受“住宅禁商”的限制,既能住也能當作辦公自用或出租。
今年的“商改住”勢頭繼續高漲。高力國際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包括華業國際、幸福村等在內的多個項目,都將公建立項的地塊部分建成了住宅。“雖然項目規劃沒有改變,但設計和推廣上都按住宅做”。例如望京嘉美風尚兩棟寫字樓中就有一棟做成了住宅。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商改住”有幾個新特點:一是地段上。去年這種產品多位于立水橋等新興板塊;而今年卻出現在城區成熟板塊,甚至是寸土寸金的商圈內,例如朝陽公園板塊的華業國際、工體板塊的幸福村等。二是地段火。住宅市場價格高,產品多瞄準高檔公寓甚至豪宅。
分析:區域住宅需求大回報高
永同昌房集團營銷總監肖志剛認為,市場需求是造成一些項目“商改住”的重要原因。“在市區一些公建過剩或商務氛圍不足的區域,住宅的需求量非常大。對開發商來說,自然是什么產品好賣做什么。”肖志剛以中關村西區為例分析說,前幾年中小企業創業需求增大,區域不少住宅立項的樓盤建成寫字樓賣。但近兩年,區域寫字樓放量巨大,而住宅項目愈發稀缺。在這樣的情形下,只要條件允許,開發商肯定傾向于做住宅。而對于商務氛圍不濃的地段,做公建項目開發商承受的壓力也遠遠高于住宅,因為公建項目對周邊的氛圍和密度要求很高。
“鏈家地產”副總經理金育松認為,今年商業物業放量、競爭激烈也是一個成因。“今年商業投資類物業將達到255萬平方米,此前供應的商業地產也陸續集中在今年開業運營。開發商業地產不但要面臨本身投資多、見效慢的特點,還要面臨供應過分充足帶來的銷售競爭”。
以具體項目分析,今年優質零售物業將供應95萬平方米,而嘉美風尚所在的望京、幸福村所在的工體、華業國際所在的燕莎,都是優質商圈的代表,不缺優質商業物業。而中高檔住宅卻較為稀缺且價格高,開發住宅的優勢明顯。
入市提醒
公建立項的住宅雖受市場推崇,但專家提醒,注意這類產品是否存在隱患。首先,住宅產權70年,到期自動續期,而公建產權一般四五十年,且如何續期尚無明確政策。其次,因為產品規劃是公建,不受“住宅禁商”限制,居住者可能會受到在此辦公企業的干擾。另外,公建立項的產品可能缺失住宅必備的設施條件,即使設計上完全滿足住宅需求,業主也可能面臨商用水、電的居住高成本。最后,由于規劃和用途不同,未來再交易可能會面臨障礙。(楊舒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