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神器”幫古人舒適過冬輕松御寒
冬季,熱騰騰的火鍋無疑是人們的首選美食。在南京博物院,就展出有江蘇盱眙西漢江都王劉非墓中出土的一件銅分格鼎。該鼎頂面飾三鳳鳥形立鈕,鼎身飾長方形附耳,腹中部飾一周凸棱,圜底,三蹄足,內部有四塊隔板與一件圓筒,將整個鼎內分為五塊獨立區域,可以將不同食材放在不同的格內,避免串味。這件銅分格鼎還曾在央視《中國國寶大會》節目中亮相,被大家稱為“2000多年前的鴛鴦鍋”。
古時沒有微波爐,做好的食物如何在冬季保溫呢?在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就有一套清朝光緒年間的“保溫飯盒”——描金青花五彩八寶紋瓷溫碗。它由三個部件組成:“外殼”形似一口鍋,兩側各有一只金屬環作為把手;“鍋蓋”上雕塑著一只栩栩如生的獅子狗;“內膽”是一只瓷碗,碗中繪的是蓮花紋。碗口外擴,直徑大約有20多厘米,正好扣在外殼的邊緣。青花溫碗的內部結構與今天的保溫瓶相似,外殼與內膽分隔開,形成中空的結構。但相對于現代工藝制作的保溫瓶,瓷器無法形成真空,又容易導熱。因此,使用這件“保溫飯盒”,要在“鍋”里倒上開水,把盛著飯菜、湯羹的瓷碗放進去,浸泡在開水中,以源源不斷地吸收熱量。
對于能詩善寫的文人雅士,低溫天里還要擔心硯臺里的墨汁加快凝固影響使用。在朝天宮,就有一件明代的“抄手硯”,可以解決這一難題。這件明代抄手端硯,掏空體積較大,遠遠超過了手掌的厚度,有近10厘米。專家介紹,可用一根小蠟燭,對墨汁緩緩地加熱,減緩凝固的速度。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可
文娛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10日 07:27:21
- 2024年12月09日 16:56:09
- 2024年12月09日 16:55:27
- 2024年12月09日 10:38:08
- 2024年12月09日 08:11:17
- 2024年12月09日 08:00:52
- 2024年12月08日 18:15:08
- 2024年12月08日 16:39:28
- 2024年12月08日 16:33:17
- 2024年12月08日 15: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