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漫畫:創業板即將上市深交所 中新社發 唐志順 攝
|
上周五,備受矚目的創業板終于出臺了交易規則征求意見稿。盡管何時正式實施依然未知,但監管層已經釋放出了一個再清晰不過的信號:中國的創業板就要出生了。這個信號中,有歡喜也有隱憂。
對于投資者,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為每個人都提供了多樣的投資渠道選擇;對于企業來說,多樣化的融資渠道,讓他們的發展多了上升的幾率。
不過,一個不得不提的事實是,創業板其實在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怎么成功,除了美國的創業板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外,其他股市的創業板均已成為了“雞肋”的角色。
創業板市場,各國的稱呼不一,但主要目的都是為新興公司提供集資途徑,助其發展和擴展業務。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具有較高的成長性,但往往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業績也不突出。這也造成了這一市場的高風險性。
創業板能否成功,關鍵是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公司的真實目標是通過創業板上市成為行業龍頭,進而成為世界領先企業,那么這個公司就大有可為。比如成功登陸港股的蒙牛,不僅風險投資者取得了豐厚的投資收益,蒙牛也成為了乳品行業數一數二的名企。而如果上市公司大股東主要是想上市后變現自己的持股,賺取上市利潤,那么這種公司只能毀了創業板,害了投資者。
但創業板的現實是,來這里上市的公司成立時間短、規模小、業績不突出的特點,恰恰決定了他們退出這個市場的成本也低。一輪上市融資后,圈到的錢已經遠遠超過其盈利能力,瞬間暴富的感覺,難免消化了企業家們創新發展的動力。
所以,國家推出創業板后必須對資金用途加強監管,如果讓創業板成為了某些利益集團的提款機,豈不事與愿違?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