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輸出:或是一劑治本良方
人民幣升值對貿易平衡的作用微乎其微。對于中美乃至中國與世界經濟之間的貿易不平衡問題,中國應以資本輸出置換貿易順差
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2007年1-11月我國累計貿易順差為2381.3億美元。由于高額的貿易順差,各方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聲音此起彼伏。
對此,李稻葵指出,人民幣升值對貿易平衡的作用微乎其微。對于中美乃至中國與世界經濟之間的貿易不平衡問題,中國應以資本輸出置換貿易順差。
李稻葵采用中美兩個家庭的經濟模型分析之后指出,中國家庭的儲蓄過剩,當前處于儲蓄大于投資的階段;美國家庭則處于消費高、儲蓄低的狀態。
根據這樣的分析,中國儲蓄相對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過剩,可以不完全用貿易順差的方式來體現,而通過中國家庭以某種形式去購買美國的資產,將自己的過剩儲蓄(在滿足了本國投資需求的前提下)投資于美國資產的機制來化解。
目前,中國大量的儲蓄一部分由占GDP總量45%的固定資產投資來消化,另一部分是以剩余產品的形式輸出到美國。高達45%的投資,必然會帶來大量匆忙上馬的項目,從而導致投資決策的失誤和浪費;占GDP總量5%的貿易順差,又會使貿易伙伴產生種種政治不滿。
換一種思路考慮,或許可以適當降低中國的投資比例,將剩余的儲蓄以資金的形式輸出到儲蓄不足的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去接手美國及其他國家家庭的資產,以此也可以彌補中國資產的相對不足,減輕中國資產市場的泡沫壓力。
以股市為例,中國股市目前的市盈率已經高達50倍,而美國則在10倍以下,這是再好不過的例證了。
沿著這個思路,中國的資金直接進入美國市場,對中美而言,都是一個雙贏的結局。對中國而言,可以增加百姓的投資渠道,提高投資回報,同時也分散了投資的風險。
對美國而言,在來自中國等國外的資金接手后,美國家庭的資產能夠適當變現,維持一定的消費和生活水平。同時,中國資金進入美國市場,也能適當緩解美國部分產業的萎縮態勢,使得美國一些有競爭力的產業能夠得到資金的補充,從而維持美國經濟的繁榮。
2008:提高勞動者收入很關鍵
對于2007年的宏觀經濟狀況,不少專家都認為相當出色:消費增長率超過了GDP增長率,消費不足有所改善,農民收入增速多年來首次超過城市居民收入增速……根據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的預測,2007年中國全年GDP增速將達11.8%,通脹率為4.7%。
但中國宏觀經濟依然存在一些長期積累下來的問題。消費不足、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過高、出口貿易順差過多、通脹率在抬頭、股票市場泡沫形成等。李稻葵表示,中國經濟短期問題是通貨膨脹,長期問題仍然是消費不足、出口比重過高。
展望2008年的宏觀經濟,通脹率或將在2008年中出現高峰,年中后逐步下降。GDP的增速也將是如此。由于國際經濟走緩,國外對中國產品需求下降,預計2008年的貿易順差也將有所減少。
對于啟動消費、解決內需不足的問題,這將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二是居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
目前,中國處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較低時期。一次分配中如果勞動者收入比重較低,則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我國最終消費比重不會很高。因為資本所得、政府稅收基本上是不會直接用于最終消費的。
李稻葵指出,政府以及各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關注或推動勞動者收入比重的上升:
第一,創造鼓勵全民創業的氛圍,鼓勵微型企業的發展。創業企業、微型企業的發展,本身起到了彌補勞動收入和資本收入差別的重要作用。創業企業、微型企業的所有者既是資本所有者,又是勞動者,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在創業企業、微型企業較活躍的國家,收入分配往往比較合理,社會比較和諧,經濟比較有活力。
第二,鼓勵一些經營有方的企業通過各種方式為其職工分紅,推動職工適當持股的新制度,從而增加勞動者收入,調動勞動者積極性。
第三,適當降低政府收入比重,降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稅收負擔。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政府稅收快速上升,中國一次收入分配中,政府的收入比重穩步上升。從當前情況看,適當地減稅可以幫助扭轉一次收入分配中勞動者收入比重下降的趨勢。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