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綠樹亭臺,這一幕“江南風光”出現在以雪域著稱的青藏高原上,多少令人有些時空倒錯。在“靜觀亭”中,老板韓進錄指著休閑生態餐館的一角說:“我走過廈門、深圳、上海,最終還是回到了青海。”
2000年,韓進錄和兄弟姊妹幾人懷揣東挪西湊來的10萬元走出貧瘠的青藏高原東緣地區,遠下沿海城市開清真拉面館。
2006年,事業上小有所成的韓進錄回到青海辦起了高檔次的休閑生態餐館。他還決定投資5700萬元在老家化隆回族自治縣搞大型生態旅游項目。建成后,都市“自駕族”可住進生態園位于黃河邊上的農家別墅,體驗別樣農家樂。
“昔日的窮山惡水還是有商機的,3-5年后,化隆肯定會好。”他說。
韓進錄是一批西北商人的代表,他們早年受生計所迫背井離鄉到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打工創業,如今,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浪潮中又回到大西北。
有觀察家將西部視為改革開放30年后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三級火箭,這里有豐富的勞動力、待開發的資源、形成中的龐大消費市場,有望為中國經濟轉型和保持高速增長提供動力。
化隆是國家扶貧開發的重點地區,當地政府多年來通過鼓勵當地人外出開拉面館已扶持起規模可觀的“拉面經濟”,1萬多家拉面店遍布全國210個大中城市,化隆也成了中國最大的清真拉面廚師輸出地。
化隆縣就業局局長韓生軍說,“拉面經濟”的發展軌跡緊扣中國經濟脈動。20世紀90年代,化隆拉面師傅“走出去”首先是把拉面館開在制造業工廠集中的東南沿海地區,充滿活力的商業氛圍和人們較快的生活節奏給了拉面館廣闊的發展空間。
“上菜速度快、拉面好吃又能吃飽、價格不貴”――韓生軍說,這三大特點使得拉面館在那個年代工廠密集的廣東、福建和江浙一帶生存下來,規模迅速擴大。
他說,沿海地區已經有很多拉面館,現在的發展趨勢是向內地中小城市,還有少部分向邊遠地區轉移。
當地官員說,2008-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大批拉面館倒閉后,化隆政府開始對“拉面經濟”的發展戰略進行反思。
“金融危機對拉面經濟影響很大。老百姓開始不懂金融危機是個啥,當面館紛紛倒閉后他們就知道了。”化隆縣扶貧開發局局長馬明說。
參與互動(0) | 【編輯:林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