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6日電 德國柏林電影節、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節和香港國際貿易獨立電影節均是國際電影界有影響電影節。由于諸多限制,國內電影觀眾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些電影節上的作品。12月1日至5日,在中央戲劇學院出面組織,集中放映了一批三個電影節上的一些影片。
放映期間,三聯生活周刊記者采訪了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的選片人多蘿蒂.韋娜女士。
記者:今年您有沒有印象特別深刻的中國電影?
韋娜:我永遠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總覺得看不夠。我在釜山電影節上看到了《哭泣的女人》,很不錯。我想說我看過的所有的中國電影,中國電影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以我看過的兩部故事片和兩部紀錄片作為例子,我特別喜歡劉浩的《陳默和美婷》,能夠看出來這個導演要講述的故事是他內心特別想傾訴的,他拍的是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也是北京的一個縮影。還有朱文的《海鮮》,有非常嚴肅的主題和非常特別的幽默,把生命里輕的東西表現得特別好,演員也不錯。我喜歡能在其中看到另一種文化中的人是怎么生活的電影,能表達人物內心的東西。剛才所說的兩部電影可以作為代表。
還有王濱的《鐵西區》,這個導演很輕,但他的作品里有一種大師的作品里所具有的有分量的東西。西方很多導演是高高在上地注視拍攝對象,而王濱沒有把拍攝對象跟導演隔開,完全融入自己拍攝的主題。而且他不光是個很好的導演,也是個很好的攝影師。他能把兩種不同身份非常好地融合起來。
記者:您怎么看待中國一些獨立制片的導演很看重在國外的獲獎與否?
韋娜:別的電影節不敢說。青年論壇是非常公正的,因為每年所請的8位評委有不同的側重點,而且每次都不一樣。我特別愿意通過電影節展示中國的新鮮氣象,你知道西方人對中國的了解不深。
記者:你們怎么去盡是消除在理解和評價中國電影時出現的偏差?
韋娜:按照以前的設想,我們這個單元是不想設獎的。每一部影片都平等的,這樣比較好。設了獎后,好像得獎的影片就是最好的。其實評價的標準本身也不是那么客觀。但是,獎也別外的好處,它是一個很大的支持作用,對于年輕導演的下一部作品來說,這個支持作用不容忽視。
歐洲有很多電影節,重點也不一樣,難免會出現良莠不齊。這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可能會對中國的年輕導演造成一種混亂,而不能產生建設性作用。但這時沒有辦法的。歐洲電影節之間的競爭很激烈,如果說它們對中國電影制作人的影響就是:啊,這個電影在這個電影節上得獎了,那我也去復制一個。這是最惡劣的影響。
記者:一些國內的導演不得不把希望放在國外電影節得獎上。
韋娜:如果你是西方電影節的人,你怎么看待這樣的問題呢?我們能怎么辦呢?對這些你應該比我了解得更多。西方人沒有在中國生活過,所以很難了解為什么獲獎對他們來說那么重要。中國電影還有一個問題是,現在沒有一個健康的結構。電影導演除了自己的作品外,應該關注建設一個良好的電影生態環境,不能只注重單打獨斗,更不該有惡性競爭。
記者:一般德國觀眾如何看到中國電影?
韋娜:第五代導演的作品在德國的院線里放映,非常受歡迎。觀眾就是從這些電影里對中國產生興趣。德國有對各種各樣國家電影發行放映的體制。現在德國觀眾對中國的新電影特別感興趣,《陳默與美婷》上個星期四在德國的藝術院線同時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