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日電 有專家分析認為,當前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又一個極好機遇,創業者可在九大領域有所作為。
有專家日前向解放日報分析中共十六大以后的創業形勢時指出,目前民營經濟創業優勢在于:一,政策形勢好;二,經濟形勢好;三,加入WTO后,中國和國際間的經濟合作越來越廣泛,創業空間隨之擴大。
根據創業者剛開始時投資規模不會很大,創業又往往擁有技術創新、拾遺補缺、經營靈活等優勢,專家認為創業者可在九大領域有所作為——
1、日用小商品產銷領域。日用小商品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是永不沒落的朝陽產業,而且這一領域多為勞動密集型產品,非常適合于小企業生產。這一領域中,除了人們基本生活需要的吃、穿、用、住、行外,還有文、教、體和娛樂產品等。日用小商品產銷投資小,經營靈活,特別適合于民營經濟,個人創業。
2、服務領域。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物質精神需求的不斷增加,再加上市場的逐漸細分,都預示著服務領域的良好前景。諸如西點咖啡、中西快餐、服飾鞋帽、居家裝飾、視聽娛樂產品租售、美容護膚、花卉租售、便利連鎖等,都是人們生活離不開的。上述行業,一般都以開店面經營為主,可分為獨立開店與加盟兩種。
3、專業配套領域。從中國的經濟發展態勢看,今后國有資本將集中投向基礎性領域、支柱性產業和尖端科技;另一方面,入世后,外國大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也會增加。就總體而言,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相輔相成。因此,諸如家電、機械、食品等行業的發展,都會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發展起來。即使是國外進入中國的大企業,也離不開當地中小企業的配套。
4、進出口領域。入世以后,中國和世界經濟的依存度肯定越來越高。民營經濟將在外貿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上海的私營外貿企業就有1200家左右。
5、現代農業領域。中央農業工作會議強調,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提高農民收入,很重要的一條是組建“公司+農戶+市場”的種(養)、加、銷一條龍,即發展以農副產品加工業為龍頭、以農民家庭為農副產品原材料生產基地、以海內外為目標市場的產銷形式。在農產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以及綜合利用方面,有志于此的創業者大有可為。
6、高新科技領域。高新科技產品代表未來,也非常適合中小企業經營。特別是在技術成熟之前以及技術剛成熟時,不可能大規模地生產。即使是在研制、開發階段,中小企業也是大有可為的。此外,互聯網、電子商務、軟件開發等信息產業,起步投資少、對場地要求不高、設備相對簡單,一兩個素質比較高的科技人員帶幾個幫手就可以開業。
7、旅游產品領域。旅游產品是一個相當可觀的市場,然而一些城市在這方面和旅游市場的發展還很不適應。旅游產品市場潛力不小。
8、環保領域。包括垃圾回收、加工利用乃至于修舊利廢。為適應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環保產業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將來經濟越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提高,環保產業的需求量就越大。目前環保投資與市場需求的差距很大,國家鼓勵并給予優惠政策,而且還幾乎沒有出現競爭。其中僅廢舊物,估計產值超過萬億之多。
9、行業“空間”。隨著入世后“國民待遇”規則的實施,企業準入范圍擴大,為小企業投資拓展了空間。據有關資料,目前中國企業經營中的80個行業中,允許外國企業進入的約60個,而允許國內民營企業進入的約40個,空間很大。另外,電信、郵政、鐵路、航空、石油等壟斷企業,由于企業規模過大,其價值鏈條很短,服務質量不高。隨著入世后體制改革的深化,某些方面的業務將會以分包的方式交由小企業經營,從而延長這些行業的價值鏈,這些都是投資空間。(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