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十八日電題:中國住房建設正發生奇跡般的變化
作者:阮煜琳
一九九三年出國,今年回國探親的王靜看到北京新建的一幢幢高樓、寬闊的街道、繁華的商業區情不自禁地感嘆:“北京的變化真大呀!”中國,這個歷史上曾創造了萬里長城和兵馬俑等世界奇跡的東方古國,今天在住房建設上正以驚人的速度創造著新的奇跡。
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十幾年里,中國的城市面貌和百姓住房條件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繁華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大都市相媲美。過去中小城市里隨處可見的紅磚平頂樓房,正逐步被外表裝飾漂亮的樓房所取代。中國農村的住房變化同樣令人吃驚。
沈峰是江蘇省一個農村的普通居民,今年結婚前花了七萬元人民幣裝修了自家的一座三層小樓,這個地區大多數農民的住房條件和住宅面積要好于北京的普通市民。但與浙江、廣東的某些農村相比,這里的住房還稱不上最好的。
同樣,住房條件改善的不僅僅是大城市或者沿海發達地區,身處甘肅省蘭州、嘉峪關這樣中國經濟欠發達的西北城市,看到這里繁華的鬧市區,你很難把它與想象中“貧窮”的中國西北聯系在一起。
一九九一年中國人均住房面積七平方米,二OO一年已經達到十點五平方米,十年的時間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到二OO一年底,中國城鄉住宅竣工面積已經達到十三億多平方米,房地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重要產業,去年房地產業為中國GDP增長率的貢獻率約為兩個百分點。
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顧云昌說,“這十年來中國的房地產發展規模之大、格局變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在中國實行計劃經濟的時候,民眾根本不用自己花錢買房子,城市居民住在單位分配的房子里。一九八O年,鄧小平提出要考慮城市建設住宅分配房的一系列政策。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講話興起了中國房地產業的熱潮。一九九八年起,國有單位全部停止實物分房,實現住房貨幣化分配,培育和規范住房交易市場。住房制度的改革,使住宅建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消費熱點。
與此同時,從一九九O年到二OO二年中國土地經歷了兩次制度改革。第一次改革實現了地產商品化,今年七月一日開始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改變了土地商品化但沒有市場化所出現的不公平競爭和腐敗滋生的現象,使中國房地產走向更加健康的道路。
“房改和地改是中國房地產業發展的兩架發動機,這兩架發動機帶動了中國房地產業的翱翔。”顧云昌這樣形容道。
專家分析,中國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可以概括為轉制、轉軌、轉型三個轉變。首先是轉制,房地產業發展進入了高利運營階段,從一九九九年開始使用住房公積金以后,中國房地產投資、竣工面積、銷售面積都保持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增長,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仍然保持百分之三十二;
其次轉軌,是指中國房地產市場邁入一個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空間;
第三是轉型,中國住宅產品跨入了產品更新換代的時代,百姓正由“居者有其屋”向“居者優其屋”的方向邁進,過去買房子買的是面積,現在買的是環境、文化和服務。
“如果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央提出的發展住宅建設使中國住宅建設進入了‘一級公路’,現在中國房地產業發展進入了高速公路。”顧云昌說。
為使中國城市建設更趨于合理化、規范化,中國政府今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強城鄉規劃的監管。同時,中國的住宅建設更加注重人性、生態和環境保護。
專家預計,現在美國的住宅產業占美國GDP的百分之十七左右,中國只有百分之七左右,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而中共十六大的召開,以及中國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將成為住房建設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