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9日電 據北京晨報今天援引新華社報道,在眾多專家學者的傾力合作之下,古都北京有了迄今最完整的名城保護規劃——《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日前出臺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提出從整體上保護北京舊城,對歷史水系、傳統中軸線、皇城、舊城“凸”字形城廓、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觀線、街道對景、建筑色彩、古樹名木等10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引人注目的是,在已確定的北京第一批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的基礎上,又確定了第二批1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名單。在共計40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中,有30片位于北京舊城,總占地面積約1278公頃,占舊城總面積的21%;加上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及其建設控制地帶,總面積為2617公頃,約占舊城總面積的42%。《保護規劃》要求,對歷史文化保護區必須以“院落”為基本單位進行保護與更新,危房的改造和更新不得破壞原有院落布局和胡同肌理。
位于北京舊城核心、占地約6.8平方公里的明清皇城,此次被劃定為最大的一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要求結合舊城外的土地開發,與皇城的保護和改造內外對應,降低保護區中的居住人口密度;停止審批建設3層及3層以上的樓房和與傳統皇城風貌不協調的建筑;將皇城內現有平頂的多層住宅改為坡頂。北京市表示,將把這個我國現存惟一保存較好的封建皇城予以整修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保護規劃》將歷史水系的保護放在重要方面,提出重點保護與北京城市歷史沿革密切相關的河湖水系,部分恢復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河湖水面,使市區河湖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計劃恢復的河湖包括故宮水系中的菖蒲河、元代京杭大運河在古城區里的御河上段(什剎海——平安大街)、金中都魚藻池等。
《保護規劃》明確了保護與發展城市中軸線的各項舉措。提出復建拆除于1956年的北京傳統城市中軸線的南起點——永定門城樓,要求嚴格控制永定門城樓周邊的建筑高度。《保護規劃》還提出,將城市中軸線向南、北兩方向延伸,全長約25公里,安排奧林匹克公園等重要建筑,以中軸道路中心為基準,距道路兩側各500米為控制邊界,形成約1000米寬的范圍作為北京城市中軸線的保護和控制區域,控制建筑的高度和形態。
《保護規劃》提出分層次控制舊城建筑高度,嚴格保護《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規定的7條城市景觀線,包括銀錠觀山、鐘鼓樓至德勝門、鐘鼓樓至北海白塔、景山至鐘鼓樓、景山至北海、景山經故宮和正陽門至永定門、正陽門城樓和箭樓至天壇祈年殿。
在舊城建筑形態與色彩方面,《保護規劃》提出,對舊城內新建的低層、多層住宅,必須采用坡屋頂形式;已建的平屋頂住宅,必須逐步改為坡頂;舊城內有坡屋頂的建筑,其屋頂色彩應采用傳統的青灰色調,禁止濫用琉璃瓦屋頂。
《保護規劃》還將傳統地名納入保護范疇,要求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和技術規范,對傳統胡同、街道的歷史名稱不得隨意修改。
這次《保護規劃》的編制與一份政協建議有關。去年4月,北京市政協文史委員會提出“關于盡快制定《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總體保護規劃》的建議”,得到北京市領導高度重視,規劃編制工作就此展開。
今年1月18日,規劃初稿完成之后,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高度重視,多次批示,市長劉淇以及北京市規劃、文物等相關部門多次聽取政協與專家意見。大家一致認為,北京市政府組織編制《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對保護北京歷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意義,并將對全國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