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啟功先生曾應邀來港講學,他不但是文物鑒定專家,而且精翰墨,工繪畫。他出身于滿族世家,姓愛新覺羅,字元白,生于1912年。如果他是千里馬的話,那么與著名學者陳垣先生這個“伯樂”是分不開的。
啟功幼年家境困窘,念到初中就輟學,但是他發奮攻讀,跟隨一位老學者戴姜福繼續學習。1933年經人介紹認識陳垣先生,陳垣看過他的功課,認為“寫作俱佳”,遂推薦到輔仁大學附屬中學教國文。兩年后,校方提出因無大學文憑,于是把他解聘。
獨具慧眼的陳垣先生,時任輔仁大學校長,便不顧輿論壓力,毅然聘啟功來校教一年級國文,這在當時,是需要足夠的膽識和魄力的。
陳垣不僅選拔、擢用人才,且將自身多年經驗傳授后學。他親自過問一年級各班國文課,并自己教一個班,學年末全校國文課會考,他還自己出題,統一評定分數。所以啟功能夠被輔仁這所天主教會所辦的高等學府聘為中文教授,是與陳垣的扶掖分不開的。
由于潛移默化,悉心學習,啟功在文物考證、鑒定、書法藝術方面的知識也與日俱增。陳先生的客廳、書房以及臥室,總掛些名人字畫,案頭或沙發前的桌上,也擺些字畫卷冊或書籍,這常是賓主談話的資料。有時啟功去了,陳先生會指著某件字畫問:“這個人你知道嗎?”如果知道,陳先生必大為高興,連帶地引出關于這位學者和他的學問、著述種種評價和介紹。如果不知道,則僅簡單指點一下就不再往下多說,例如說“他是一個史學家”就完了。而學生自愧才疏,或者想知道個究竟,只好去查有關這個人的資料。明白了一些,下次再向陳先生表現一番,先生自是既高興且鼓勵。
陳垣先生于書法有很深的造詣。他收藏了許多碑帖拓片,有極高的鑒賞力。他學風嚴謹,臨池亦一絲不茍,其書作秀麗勻稱,瀟灑自如。這無疑給啟功很深的影響,在他的學書經歷中,尤其注重古今墨跡、法書精品,形成了溫雅清凈、自然大方的特有風度,被同道譽為有書卷氣的上乘之作。啟功的《論書絕句》中有云:“少談漢魏怕徒勞,簡櫝摩挲未幾遭。豈獨甘卑愛唐宋,半生師筆不師刀。”這也正是陳垣先生藝術思想的寫照。
如今,陳垣夫子逝世已十幾載,其高足啟功亦年過古稀,但啟功卓著的學術成就以及對恩師遺志的發場光大,也足以告慰陳垣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