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第一僑校——暨南大學的誕生,還得從著名的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說起。
在十九世紀中葉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清政府不得不順應時勢,廢科舉,興學堂,開海禁,改變僑務政策。暨南大學在兩江總督端方等五位開明大臣出洋考察后,于1907年在南京誕生,當時僅有31名華僑學生。
暨南學堂,風雨飄搖中成立
1905年,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的晚清政府,決定派端方等五大臣去歐美考察憲政。端方是晚清官僚當中比較開明的一位封疆大吏,歸國途經南洋,受到當地華僑商人和華僑學校師生列隊歡迎。他深切感受到海外華僑愛國深情,更為有些華僑子弟由于在僑居地住久了不會講中國話而擔憂,從而認識到舉辦華僑教育的緊迫性。
1906年清政府學部特派錢遜恂為南洋查學委員,董祎陪同出國。錢、董二人到達爪哇后了解到海外華僑辦學在師資、教材、經費等種種困難,教學質量也不能盡如人意,華僑父老乃有送子弟回國讀書的愿望。有鑒于此,錢、董二人遂鼓勵華僑子弟回國讀書,允以官費待遇。他們并往各埠華僑學堂視察,初選60多名僑生,分批返國。錢氏除向學部申報外,復致電兩江總督端方,請他主持辦學。
錢氏的建議正合端方想法,故樂于接受,對僑生回國讀書的事,給予大力支持并親自出面奏請朝廷。光緒皇帝御筆朱批“學部知道,欽此”。端方遂委派鄭洪年和陳伯陶籌劃辦學之事。
經過籌備,校址被選在南京薛家巷妙相庵。該處地居南京城中央,鼓樓之南,唱經樓之北,西北緊鄰金陵大學,鬧中帶靜,頗可以進德修身。探花出身的陳伯陶擬校名為“暨南”。“暨南”二字,取自《尚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之意。
1907年2月底,第一批華僑學生21人抵達南京。不久,又有第二批僑生10名抵達。1907年3月暨南學堂正式開學。
早期的暨南學子年齡一般在十三四歲,生活自理能力不足,一時難以適應南京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學堂采取的是“家庭學校制”,所有設備均仿家庭之布置,師生的關系也像一家人一樣親切。端方對僑生多方照顧,極為優待,規定僑生除了自備衣物和零用錢外,學費和食宿費一概豁免。學堂還為僑生免費醫病,每年另外發放冬夏兩季制服。學堂為僑生訂制了統一的校服,服裝全用黑色,黑革履,黑呢帽,帽邊鑲著金絲線。出門旅行,儼然是陸軍學生,威風凜凜。當地貧苦孩童常跟隨前后,口喊“洋少爺,給我一個銅鈿”。
經費不足,險被合并
上海解放前夕,暨大學生積極開展護校斗爭。暨南大學被譽為東南民主堡壘。解放后,因學生銳減而陷于停頓狀態,被合并到其他高校。為處理好具有光榮歷史傳統的暨南大學,中央政府教育部集中各方意見,擬定對暨南大學的處理方針:“暨南大學校名不取消,將來如有可能,仍可考慮復校。目前因僑生回國來首都求學者甚眾,政府指定燕京大學擔負一部分僑教任務。為此,將暨大一部分辦理僑教有經驗的人員派至燕京工作,其余人員則由華東教育部予以安排。”
新中國成立后,長期飽受欺凌的海外華僑愛國熱情日益高漲,紛紛送子女回國就學,接受祖國的文化教育。自1949至1957年回國求學的華僑青年共有43000余人。為順應這一新形勢,黨和政府先后創辦了一批歸國華僑學生中等補習學校,以及華僑工業中等學校、華僑農業中等學校與外國語專科學校,1951年在廣州南方大學創辦華僑學院,在燕京大學設立華僑先修班,1956年在廈門大學開辦華僑函授部。但這些補習培訓性質的學校仍無法滿足大批華僑青年進入高校學習的迫切需要。
于是,“為了適應華僑學生和港澳學生升考國立高等學校的迫切要求和照顧他們程度參差不齊的情況,籌辦一所新型的適合他們需要的華僑大學已成當務之急”。同時“考慮到過去暨南大學學生多為海外歸國僑生,歷屆畢業生散處南洋各地的為數不少,與海外華僑有悠久的歷史聯系,在愛國民主運動中也有過光榮的斗爭歷史,在海外華僑中,的確有相當深厚的聲望和感情,因此,在廣東籌辦這所大學,沿用‘暨南大學’的名稱較為合適。”
20世紀50年代后期,籌建一所全日制、正規的華僑高等學府的條件業已成熟。為適應僑生回國升學的需要,在陶鑄、廖承志等的大力推動下,1958年暨南大學在廣州重建。時任中央僑務委員會主任的廖承志,對暨南大學的重建始終予以熱情關懷。為解決建筑物資缺乏的困難,1962年10月8日,他和中僑委副主任方方聯名致函周恩來總理,為暨南大學申請鋼筋等基建材料指標。在當時國家經濟困難的年月,這足以體現對暨南大學的重視和關懷。
百年僑校,邁向國際一流
現在的暨南大學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去年和前年報考并被學校錄取的海外及港澳臺學生數,均大于全國其他高校的總和。現在,海外和港澳臺學生達到9534人,占全校全日制學生比由20%增長到43.17%,特別是在校攻讀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港澳臺和海外學生達751人,約占全國總數的1/4;在校臺灣學生達602人,占全國總數的1/8。1995年,只有16個國家的學生來校學習,而今天的在校學生則分別來自世界五大洲65個國家。
同時,學校的研究生由1995年的615人增長到目前的5275人,增長8.6倍。學校的科研經費連續兩年超過1億元人民幣,較1995年增長12倍。學術論文數與科技成果數也大大增長。經過近10年的建設,暨南大學已由一所教學型大學成長為一所研究型大學,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時雙慶 呂松)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