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與成龍共同主演的好萊塢巨制《功夫之王》,即將在橫店殺青。日前,來上海出席慈善賽車會的李連杰,忙里偷閑接受了《可凡傾聽》的專訪。談及與成龍的合作,他直言,早在15年前兩人就有這樣的意向,但因為種種原因,直到今天才終于實現,不過對于兩人的合作,他還是“奉勸”觀眾不要寄予太大的希望。節目中,他還談到了背后的女人———太太利智,感謝她為了支持他的事業,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據悉,該節目將于9月2日、9日20:05在新聞娛樂頻道播出。
談電影>>
高手過招點到為止
談及這次在《功夫之王》中與成龍的合作,李連杰坦言,15年前他倆就有過合作的想法,“當時,我倆在同一家公司做事,那時他就講了一個故事給我聽,說我們不如就拍這個故事,可惜當時沒做成。到了2000年,我們在美國時,他又跟我商量說不如我們再拍一部電影,但是因為兩個人的檔期原因,又沒做成。”
對于這次來之不易、等待了整整15年的合作機會,李連杰明知很多人都很盼望看到這部電影,盼望看到兩大功夫高手過招,他卻自己給電影潑起了冷水,“我想觀眾最好不要抱太大希望,因為電影是根據我們倆不同的角色來打斗的,如果是好人、壞人的關系就可以打得你死我活,但如果兩人都是好人,那么打斗就變成一種比武了,比武就是到了一定程度點到為止了。”
《少林寺》片酬只有一元
當年一部《少林寺》,讓大家認識了李連杰,談到首度“觸電”時的片酬,李連杰笑言,“其實片酬只有一元錢,就是基本工資不變,每個人都補助一元錢。不管是群眾演員、次角、主角,所有的人都平等得一元錢。”這也是他之后之所以把自己的慈善基金會命名為“壹基金”的原因之一。
上世紀末,李連杰開始轉到好萊塢發展,當時他在亞洲已經很有名了,可是去好萊塢卻還要像新人一樣接受試鏡,回想當時他直言,“我很客觀地知道,不管你多紅,你在一個新的環境里,每天都要有一種‘學徒’心態。”有一次,李連杰和梅爾•吉普森有一場戲,當他像小學生背書一樣,把臺詞背得滾瓜爛熟,梅爾•吉普森卻臨時把自己的詞改了。李連杰直言,“在好萊塢受歧視是很正常的,但是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出色的華人在美國,其實就是看誰有本事生存下來。”拍戲只是為慈善
李連杰做慈善已有七年時間,而最大的轉折則是2004年東南亞海嘯在馬爾代夫死里逃生后。“當時全家在那里度假,與死亡真的擦肩而過。我想了一個晚上,和太太商量想做‘壹基金’。如果做好的話,可以不要等到每一次災難來了再呼吁捐款。”
在《霍元甲》拍完時,李連杰曾表示,自己有關武術的電影就此告一個段落了。他直言,現在他就是把拍電影當作一個工作,“因為我必須有這個工作,才能夠把我所從事的慈善事業保持在一個公眾媒體曝光率很高的情況下。”他坦率地承認,現在自己拍戲就是為了“壹基金”,“如果‘壹基金’有一天能夠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品牌,可以正常運作了,我可以隨時不拍電影。”
錯失“臥虎”不遺憾
李連杰沒答應李安導演拍《臥虎藏龍》,不少影迷覺得遺憾,問及原因,他說,“其實在1997年,李安導演就找我探討怎么拍《臥虎》,不巧兩年后我結婚,然后太太生孩子。我只能跟他說,已經答應太太生孩子那年什么工作都不做,陪在家里。”
對于失去這個與李安合作的機會,李連杰并不覺得遺憾,“生命中有很多事情都很重要,你可能會顧此失彼,但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地付出了,就可以了。”后來,他看了《臥虎藏龍》,直言自己并不會想如果周潤發的角色當時由他出演會成什么樣子,“生命中,人有欲望就會有痛苦,如果沒有欲望,只有付出,那就會很開心地面對生活。”談家庭>>“等待”令人難忘
回想當年追利智的經歷,李連杰覺得最浪漫的事情就是“等待”,“那時,我對于香港還不是很熟悉,有一次她出外景后回香港,我就想在她回家的路上等她。我知道她回家走那條路,事先沒有跟她說,就跑到那等了,結果等了7個小時,她都沒來,原來她從另外一條路走了。”
與利智談了十年的戀愛,兩人才步入婚姻殿堂,對此,李連杰表示,這是早在戀愛時兩人就決定的,“年輕的時候在一起比較不成熟,比較沖動,其實人生是挺長的,需要一個過程大家彼此去了解,我當時一個承諾就是說如果我們戀愛的感覺可以十年不變,我們再去結婚。1999年9月19日這個結婚的日子,也是在談戀愛時我就想好的。”他還直言,自己第一次婚姻的失敗,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出名太早,不成熟。“我和利智是一個整體”
相戀10年,結婚至今,對于太太利智,李連杰心存感謝,“利智,就是我的‘太太學堂’。在我經歷很多人生坎坷的時候,都是太太在幕后默默地支持我。她曾經對我說過,你如果什么都失敗了,我養你一輩子。”
利智當年認識李連杰時,各方面都好過他,而她卻甘心為了李連杰,放棄自己的事業,“我覺得今天的李連杰并不是一個個體,有我,旁邊就一定有利智,我們是一個整體,一個家。”李連杰感慨地表示,“面對所有負面新聞,她從來不愿意澄清,從來不愿意說任何東西。”現在,他選擇在上海定居,也因太太是上海人的緣故,“其實1992年前后,我們就回到上海來了。所以,今天大家議論說我在上海的房產價值幾億,其實沒有那回事,十五六年前浦東的地價并沒有那么高。”(記者 霍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