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間再充裕一些,如果故事的編織更完美一些,如果人物的塑造再豐滿一些但現(xiàn)實拒絕假設。中國大片一再陷入類似的“遺憾怪圈”而無法自拔
文/陳鵬
孔丘愛過,恨過,斗爭過,流浪過,最后失敗了;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話說就是,當我們回首往事,不能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不能因為虛度光陰而羞恥。孔丘顯然覺得“既悔且恥”,因此暮年孔丘在微風中飄散白發(fā),一上場就說,那么多年過去了,我亦無所成,天下大道仍不存焉!
這應當是一個深刻命題,一次帶勁的冒險,一部感人的大片,因為這是孔子,是一位或一群超級理想主義者的自我流放——可惜導演胡玫未能在這個高度充分演繹。這部萬眾期待的影片,讓深厚遼闊的儒學思想縮減為情感宣泄,并用電視劇的方法將觀眾走入孔子內(nèi)心世界的大門重重關上了。
該如何審視《孔子》?頭30分鐘不乏史詩氣魄:孔丘說服魯君、拯救逃奴、討回三城、出任相國緊緊抓住了觀眾的眼球,但隨著“墮三城”工程的失敗,孔丘被大司馬季孫思重創(chuàng)之后的那份失落和絕望就來得太突然了,就算他倒在大雨里沖馬傻笑也無法重新俘獲觀眾;至于后半部分,電影雖有細節(jié)支撐卻遠遠缺乏力度,孔子像個不需要觀眾同情的丐幫幫主,率領著門徒輾轉六國到處要飯,他受盡屈辱并且損失了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如果說上半部分還有點政治爭斗的波詭云譎,那么放逐部分就只剩下這位“丐幫頭目”和弟子們平淡、平面而且造作的“患難與共”了,觀眾再也沒法真正激動起來,更不用說為了顏回最具理想主義的“冰窟救書”一幕而落淚。
愛情呢?孔丘和妻子的愛情點到即止,和衛(wèi)國的君夫人南子算不算心生曖昧?這個美艷女子究竟是最能體察孔丘人生境界的知己,還是暗暗為其投身理想主義所折服的暗戀者?反正胡玫沒交代清楚,也沒打算交代——這幾乎就是一部不需要渲染男女之情的電影,它像一艘漂泊的大船拒絕女人加入,就為了體現(xiàn)所有船員圣徒般的光輝。這么做似乎不合情理,胡玫作為一名女性導演完全有能力讓這艘“孔子號”巨輪充滿人性的溫柔與脆弱、理智與情感,可她放棄了。偉大的孔丘船長幾乎用不著承擔任何的人性掙扎,頂多是對餓昏的子路說,來,你也喝一口馬肉湯吧!
顯然,《孔子》被期待過高。當《阿凡達》橫掃影壇之際,許多人盼望這部國產(chǎn)史詩巨片能夠與之稍稍抗衡,至少應該如《十月圍城》那樣讓觀眾血脈賁張,可惜它沒能做到。它更像是一部被抽象、概括和敷衍的人物傳記電影,還缺失真正優(yōu)秀的電影內(nèi)核——一流的故事,可信的人物,曲折的情節(jié),感人的場面,精致的臺詞。觀眾沒有看到導演從人的深度對孔丘進行深度開掘,甚至對他異常精彩的流浪六國都未能淋漓展現(xiàn)。如果僅論女性特有的細膩和煽情,胡玫本人還沒達到她在《雍正王朝》《喬家大院》里展示的過人能力。
近年來拍得比較棒的人物電影當屬劉恒操刀編劇的《張思德》《鐵人》,筆者曾經(jīng)在一個寒冷的北京之夜訪談劉恒,這位曾經(jīng)的中國一線小說家坦承自己這些年更喜歡電影和舞臺劇,說當年寫《張思德》寫到動情之處時哭得稀里嘩啦。“人物,哪怕是個大英雄大圣人,也有平凡人的喜怒哀樂啊——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你得還原這個,你得拿出精彩的人性化細節(jié)。”劉恒并未站在“英雄”、“鐵人”的高度打造他筆下的英雄,因為再牛的英雄也是人,也要吃喝拉撒,也有七情六欲,如果影視作品不能還原英雄人物的平凡人性,觀眾當然會敬而遠之。這方面好萊塢電影做得不錯,比如《辛德勒的名單》《甘地》《伊麗莎白》,最近看過一部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刺殺杰西·詹姆士》,這個1880年代美國江洋大盜的傳奇人生令人過目難忘。在如何人性化、故事化和戲劇化方面,中國的傳記電影顯然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回到《孔子》,我們不能忽略當下的創(chuàng)作風氣。2009年我們“瞻仰”了太多跟風、抄襲、浮躁之作,幾乎每部“大片”的大導演們都在沒心沒肺地談論市場,我們又如何苛責《孔子》的制作團體必須沉下心來打磨劇本、琢磨細節(jié)、打造“史詩”呢?反正有明星,有鋪天蓋地的宣傳造勢,只要有觀眾埋單并達到預期票房,一部大片的職責就已經(jīng)完結。還能怎么樣呢?觀眾可以拋出種種假設——如果時間再充裕一些,如果故事的編織更完美一些,如果人物的塑造再豐滿一些……但現(xiàn)實拒絕假設。中國大片一再陷入類似的“遺憾怪圈”而無法自拔。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