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杭州12月19日電(金立鵬 記者 陳國亮) 關于《金瓶梅》作者的考證,在學術界一直有“屠隆說”、“徐渭說”、“王稚登說”等幾十種說法。正因為考證難度極大,它被喻為中國古代作家考證界的“哥德巴赫猜想”。這兩天,浙江紹興有位六十七歲的盛鴻郎老人向外界宣布了一個大膽的新說法:《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是嘉靖年間的紹興人蕭鳴鳳。中國《金瓶梅》研究會(籌)會長黃霖聞訊后認為,盛鴻郎的研究在總體上推動了《金瓶梅》研究的不斷深入。
盛鴻郎曾任浙江省紹興市水電局局長,從水利局退下來后,他任紹興越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在他五十七歲那年,第一遍讀《金瓶梅》時,他就發(fā)現(xiàn)里面有好多紹興方言。他發(fā)現(xiàn)里面的許多方言(比如韶刀、裝胖、發(fā)訕)、習俗(送客、謝土、氈帽等)、土產(chǎn)、史地都跟自己的家鄉(xiāng)紹興非常相似。于是,他開始了深入研究。2000年底,盛鴻郎在閱讀《徐渭集》時,突然柳暗花明——意外發(fā)現(xiàn)書中有大量涉及《金瓶梅》及紹興名人蕭鳴鳳的詩文。
盛鴻郎一一作了記錄后認為,這130多處詩文暗示了蕭鳴鳳就是金瓶梅的作者。
比如,蕭鳴鳳的女婿為揚州人蘭應可,與《金瓶梅》第77回提到揚州苗親家吻合。進一步考證之后,盛鴻郎開始對“蘭陵笑笑生”這一筆名進行解釋:蕭氏祖籍在蘭陵,“笑笑生”是“蕭簫笙”的諧音,簫笙都可作“鳳吹”,即隱指“鳴鳳”。
他進一步考證, “蘭陵笑笑生”中的“蘭陵”是作者的祖籍,正如“太原王氏”、“潁川陳氏”一樣,在紹興不但寫于家譜之上,而且也寫在日常用具之上,以示不忘先祖。
《金瓶梅》中大量的山東地名、方言,一直是考證作者為山東人的重要依據(jù)。盛鴻郎指出,全書中主食,除面食外,小米僅3次提及,高粱沒見到,而最多的卻是大米。而《金瓶梅》中一再提到氈帽,氈帽是紹興人的標志,而文中禮單中出現(xiàn)“魯酒一尊”。這些都說明,《金瓶梅》非山東人所作,而是紹興人所為。
盛鴻郎認為,在袁中道《游居柿錄》里,說《金瓶梅》是“紹興老儒”所作,而蕭鳴鳳確系“紹興老儒”。蕭鳴鳳的經(jīng)歷和書中各地的方言、習俗相同。再則,他有寫作時間,從嘉靖七年罷官,至嘉靖廿七年稍后,中間有二十年時間可以寫作。
一直堅持“屠隆說”的中國《金瓶梅》研究會(籌)會長黃霖,在談及盛鴻郎時表示,“雖然他的結(jié)論與論證,還不能使我信服,但他那種‘僅僅是為求解400多年來歷史之謎的一種探索,別無他求’的精神是令人欽佩的,而且他的研究在總體上還是推動了《金瓶梅》研究的不斷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