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力笑言:最開始對節目名字不滿意
在文化生活組做編導的那幾年,沈力做的都是民族音樂、歌舞劇介紹之類高雅節目,領導要求她調到《為您服務》時,心里還有些不愿意去,她直言"我很怕節目全是一些零七八碎、婆婆媽媽的小事情,而且對于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類的生活瑣事我也不是很在意。"
沈力笑談"擱在今天,人們都是選擇自己喜歡干的事情,但我這個年代的人是老傳統思想,服從組織分配是年輕時代在軍營里就牢記的一條準則。"于是她對領導說:"那我就從頭開始學吧!"對于《為您服務》這個名字,她還是覺得不滿意,"覺得俗,不夠高雅"。但后來真正做了《為您服務》之后才明白簡簡單單"為您服務"這幾個字所蘊含的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
每個月都收到幾千封觀眾來信 遍訪專家答疑解惑
15分鐘的小欄目,剛一開辦,僅5個月就收到了1.3萬封觀眾來信,而90%是寄給沈力的。
"觀眾的每一封信我都會看,那個時候其實還沒有觀眾互動這個概念,不懂互動交流,但憑著主觀上的感覺,就覺得要對得起觀眾,為觀眾服務。那時候我們百分之柒十的選題都是來自觀眾來信。"
沈力特別提到觀眾來信中的小趣聞,"比如,觀眾來信問孩子能不能喝茶,隔夜茶能不能喝,紅茶和綠茶的區別,這樣的問題很多,于是我們做了有關喝茶的節目,具體到回答張三的問題,李四的問題,很受歡迎。再比如,當時流行集郵,很多觀眾來信談到很多人會隨手把別人信箋上的郵票給撕走,于是我們做了期集郵的節目,告訴觀眾郵票該怎么欣賞,集郵的意義是什么,一直到道德層面不能撕別人信箋上的郵票。"
沈力講述最早的電視曝光 影響力巨大
《為您服務》接到的觀眾來信中有不少反映產品質量問題的。沈力說"那時候不知道什么叫曝光,什么叫3.15,但百姓的信里有,當時廣電總局轉了封信給我們,一對夫妻花了大半生的積蓄買了臺電視機,壞了,廠家和修理部門之間相互推諉,此事,通過欄目曝光,很快得到了解決。"
"此后,相繼來了很多這方面的信,我們把這些信轉到生產商那里,生產商接到我們轉去的信,都會來信說,'黨委會將研究措施,對問題進行整改。'之類的,當時電視的影響力很大,都怕曝光。一般半年左右,我會抓一個相關的事例在節目中'亮亮相',這等于是最早的電視曝光吧。"
沈力說,真正為老百姓服務了,老百姓會記你一輩子。"90年代,我已離休多年,有一次去廣院講課,一位學生對我說'我爸爸讓我代表他謝謝你,我們家有個鬧鐘壞了,找廠家也不來給我們修,當時我們給您寫了一封信,后來他們就來人給我們修了。'這么多年過去了,觀眾還記得這事,讓我很感動。"
《為您服務》是中國首個欄目化的電視節目,它的創立與發展為之后的電視節目欄目化開創了道路,而沈力和《為您服務》也實現了電視節目形態和語態上的兩大突破。一是改變了過去我播你看的狀態變成你要我播;二是主持人的概念首次提出并改變了過去嚴肅莊重的面孔,用生活化的口語和百姓溝通。隨后的90年代《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等一大批欄目化的電視節目應運而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沈力60再出山 激情不減當年 電視業百花齊放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夕陽是遲到的愛,夕陽是未了的情,多少情愛化作一片夕陽紅……"清晨,伴著這悅耳深情的歌聲,沈力主持的《夕陽紅》節目飛進了千家萬戶。
90年代,中國電視業迎來了巨大變化,以《東方時空》為首的一大批欄目化節目的誕生,電視也開始進入商業化經營階段。93年,央視請已經退休的60歲的沈力再次出山,主持一檔老年節目《夕陽紅》。
談到退休后再次出山主持《夕陽紅》,沈力說"主持夕陽紅時,我已經60歲了,之前沒有過老年專欄節目,,要找到什么樣的情感依據來主持老年節目,又要自己開始摸索了。但主持《夕陽紅》的這幾年,老年人那堅定的生活信念,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樂觀的生活態度,豁達的胸懷,讓我受益匪淺。有很多老觀眾給我寫信說'我們是您的老朋友,過去看《為您服務》,現在又看見您主持的《夕陽紅》,希望能陪伴您永遠走下去',有一陣子我身體不好,有的觀眾打電話到欄目組說'你們多關照我們這位老大姐,別讓她太累了。'這話,讓我感到很溫暖,我覺得我這輩子沒白過,能夠為觀眾做點事并能得到觀眾的認可,值了。"
記者手記
穿越共和國60年風云滄桑,作為一個女人,她從少女,為人婦,為人母,從青春忙到白發;作為一名電視人,她見證了中國電視業的誕生、起步、發展和壯大;作為觀眾的老朋友,她相伴百姓走過青年,壯年,老年和晚年....
聽沈力老師細拾往日點滴,好似品一杯沸水沖沏的釅茶,風雨歲月,茶葉沉了又浮,浮了又沉,彌漫出生命和智慧的脈脈清香。她對于自己取得成就云淡風輕的一筆帶過,毫不張揚,毫不造作。
雖然沈力老師說每一次選擇并不是自己的刻意爭取和喜歡挑戰,但時代賦予了自己這樣的責任和機遇,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除了將它干好,別無他心。對得起觀眾,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一生還能要求更多嗎?
她笑談她那一代人的思想就是服從,沒有選擇也不懂得選擇,也不談個人理想,但她就是這么走過來的,"不管喜不喜歡,讓我干,我就要好好干。"今天的年輕人聽到這樣的話,可能會覺得不十分人性化,但我們是否也要反思,這樣的精神是否也正是我們缺乏的?(黃瑩 高國全 高海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