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名人丑跡染聲頻
國家廣電總局前天再下禁播令,嚴禁炒作名人丑聞、緋聞、劣跡,本報提出:媒體應首先自警——
前天,國家廣電總局再下禁播令——嚴禁炒作名人丑聞、緋聞、劣跡。有消息稱,禁播令可能緣起某衛視本來安排在4月中旬播出的阿嬌訪談特輯。因此,本報提出,媒體應加強對藝人藝術事業的正面報道,不能讓名人的丑跡污染我們的電臺、電視和報端。
娛樂報道不可以無恥
《孟子·盡心上》提出,人不可以無恥。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娛樂報道。事實證明,很多媒體為了追求收視率、閱讀率,為了賣點而刻意追求明星的丑聞、緋聞,甚至是劣跡。媒體應更多地給大眾提供健康的資訊和正面引導,名人專題節目不能做得過分,不能超越雷池,尺度的拿捏至為關鍵。
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媒體要深研此道,以報道丑聞、緋聞為恥,不能對報道對象造成不尊重及傷害。長期以來,娛樂報道陷入怪圈,常以報料藝人生活為能事,而忽略了對藝人從事的藝術事業的報道,這樣做純粹是本末倒置。大眾媒體必須清楚自己受眾的道德底線在哪里。不尊重大眾的道德底線,抓住某個特殊的細節進行放大、或者無中生有地炒作,玩弄大眾的情緒,吃虧的最終只能是媒體自己。
互聯網企業要自律
當下,登錄互聯網谷歌網站,不用鍵入全部的姓名,只鍵入一個張字,就會自動顯示出“張柏芝艷門照全集”幾個字,共有174,848條搜索記錄,其速度之快,顯示內容之詳盡令人吃驚。隨意點擊一個“娛樂網”進入,不雅照依舊赫然在目。類似這樣以“娛樂”為幌而傳播明星走光照、艷照、不雅照的網站大量存在,幾經治理有所成效,但尚未徹底根治。
前不久網上有一段關于張柏芝的專訪視頻,張柏芝哭訴“艷照門”的心理感受,這段視頻獲得了極大的點擊率。但是,再次不依不饒地炒作此事除了對當事人進行心理傷害后,對公眾還有什么健康的意義呢?
強化責任追究
廣電總局禁令中明確指出,廣播電視綜藝、娛樂、訪談等各類節目,嚴格禁止談論名人緋聞秘史、藝人隱私戀情、八卦新聞,凡再有播出此類節目的電臺、電視臺,一經發現,要從策劃選題者開始,層層追究責任。
禁令表述得很清楚,本報也希望有關部門要有令則行,行則必嚴,不能手軟,更不能照顧面子。另外,各級相關管理部門和播出機構,也應對本轄區、本部門的各類節目、欄目進行排查,確保不讓“有丑聞劣跡的名人”污染熒屏聲頻,誤導觀眾、聽眾。本報主任記者 李彤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