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著名演員及導演姜文執導的新片《太陽照常升起》,將亮相本月29日開幕的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日前,姜文在北京做客美國有線新聞網的《對話亞洲》訪談節目,暢談自己的從影之路,并對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充滿希望。盡管被稱作“中國的馬龍•白蘭度”,姜文卻謙虛地表示“不敢當”。
關于“太陽”
記者:姜先生,您好!歡迎參加《對話亞洲》節目。首先,請您談談自己執導的新片《太陽照常升起》。
姜文:我很難用言語講述電影,如果一個故事能用語言和文字講清楚,它也沒有必要拍成電影。關于《太陽照常升起》,我只能說它由4個相對獨立又互有關聯的故事組成,分別是關于“瘋”、“戀”、“槍”和“夢”等主題,其中包括了6名主角。
記者:您為什么看重這個故事?
姜文:我對這部電影構想了多年,它令我著實感動,所以我決定把它搬上銀幕,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故事。
記者:該片不久將與觀眾見面,對于它上映后的反響,您感到緊張嗎?
姜文:有點緊張,但沒有過度。
關于導演
記者:您的母校、中央戲劇學院的一位老師曾表示,您是個很難教的學生,因為您總是對一切質疑,不愿循規蹈矩。相比當一名“聽令者”,您是否更愿意成為“施令者”?所以您在從事表演后又選擇了自己當導演?
姜文:一項改變來自于很多因素,不過你所說的確實是理由之一。其他的原因可能是:我的腦海中有一部電影,但沒有人把它拍出來,所以只能由我主動去拍它。
記者:您的導演風格頗為與眾不同。您是如何做到不斷創新的?
姜文:只有當我自己清楚要拍怎樣的影片,我才會擔任導演。如果我毫無想法,或者有的只是別人的想法,我不會執導一部電影。也許是因為我迄今只執導了3部影片,我還無法真正討論“創新”的話題。當我開拍第4部電影的時候,我會更加注重自己的風格。
關于好萊塢
記者:有人稱您為“中國的馬龍•白蘭度”,您對此作何感想?
姜文:噢,你太客氣了,除此之外,我無話可說。馬龍•白蘭度代表了一個電影時代,他是一名英雄人物,能把我和他相提并論,我當然不勝榮幸,但與此同時,這有點言過其實。這個稱號我不敢當,也不能當。
記者:您有沒有想過去好萊塢發展?
姜文:我不會拒絕去好萊塢的機會。我認為好萊塢制作的電影充滿意味,而且擁有龐大的觀眾群。在我看來,留在中國和前往好萊塢并非相互對立的兩者。不僅如此,中國的發展十分迅速,很多外國電影公司紛紛來中國拍片。今后,“在一個地方拍攝兩種電影”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關于電影節
記者:您如何看待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等對國際電影發展的影響?
姜文:在我執導的3部電影中,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了威尼斯影帝,第二部影片《鬼子來了》捧走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不過,《陽光燦爛的日子》沒有在美國上映,《時代》雜志曾列出7部錯失美國電影市場的國際影片,該片位居首位。這對美國觀眾是個損失。如今,《太陽照常升起》將再度出征威尼斯電影節,它將面對更廣泛的觀眾群。
記者:您如何看待亞洲電影的未來發展?
姜文:我對中國電影乃至全球的電影業都充滿樂觀。我認為,不論你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有多么悠久的歷史,電影依然是一門年輕的藝術。因為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將來會出現更多意味深長的電影,盡管我目前不知道它們究竟會怎樣。電影業將不斷強大,一切都將變得更現實,充滿更多情感。
記者:您如何看待(北京)奧運會對中國發展的幫助?
姜文:我不擅長體育,所以不好說。如果有一個以“奧林匹克”命名的電影比賽,我會參加。不過,我想自己會是一名好觀眾。(姚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