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亞運開幕式以“啟航”為主題拉開序幕、驚艷世界;而即將在11月27日晚8點上演的廣州亞運會閉幕式則著力打造一出大型的歌劇,主題是“請把你的歌聲留下來”。昨天,信息時報記者走進海心沙,對閉幕式團隊進行了深入采訪。
78米高帆屏就是歌劇院大幕
走進海心沙,最惹眼的就是正在熊熊燃燒的主火炬塔。圍繞在它周圍,則是亞運會閉幕式演出的各種排練道具。開幕式上被打造成一艘揚帆啟航巨輪的海心沙島,在閉幕式當晚將變身成一個歌劇院。
和開幕式令人驚艷的一汪碧水的水舞臺開場不同,海心沙上最大的變化就是多出了一片立體的舞臺——在4座LED帆屏下,臨時搭建了兩座階梯式舞臺,由1500名廣東培正學院大學生組成的合唱團將現場大合唱。而78米高的帆屏,開幕式上曾作為少林小子《白云之帆》節目的舞臺,閉幕式當晚將變身為歌劇院的大幕——開場的第一個節目,就是在小指揮棒的指揮下,“大幕”徐徐拉開,歌劇也正式上演……
與開幕式“啟航”相呼應,閉幕式的主題是“請把你的歌聲留下來”,通過8首歌曲的串聯,表達亞洲各國人民的喜悅,以及廣州人民對45個國家和地區運動員的依依不舍之情。
據悉,8首歌將和交響樂相結合,以1500人的合唱為基調,湯燦、中野良子、譚詠麟、吳碧霞等20多名歌手先后登臺演唱。第一首廣為人知的粵語童謠《月光光》,將由湯燦以及開幕式上演唱《落雨大》的小女孩潘彥琦、東山少爺,分別以通俗、童聲、RAP等不同音樂方式演繹串聯而成。
此外,閉幕式還精心編排了6個亞洲國家的歌曲,如印尼的《星星索》、日本的《櫻花》、蒙古的《遼闊的草原》等,并邀請該國的知名藝人、實力歌手前來演唱。而最后一首則是譚詠麟、李克勤、古巨基、黃家強、黃伊汶、廖昌永、鄧心雯、劉亭婷等多位歌手共同演繹的《凱旋》(《日出東方》粵語版)。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參加合唱的1500人組成了世界最龐大的合唱團,但總體演員數只有2700人,可謂歷屆閉幕式中演員最少的一次,加上標兵、禮儀等總共才3000多人。總導演陳維亞說,這將是個“短小精悍、別具特色、爭取達到精彩”的閉幕式。
廣東培正學院1500名學生參演化身變幻風景線
閉幕式上 他們最先出場最后退場
在閉幕式上,廣東培正學院的1500名學生將全程參演,他們主要負責文藝表演的合唱部分,同時需要更換七八種道具,營造舞臺的夢幻背景。據悉,他們將站在帆屏下的臨時舞臺上直至閉幕式結束,化身閉幕式上一道不斷變幻的風景線。
像背書一樣背歌詞
據參演的培正學院大三女生劉暢介紹,他們從9月17日開始訓練,每天上午上課,下午1時30分至6時、晚上7時至9時都需要排練。據了解,這1500名大學生中大多數人是大一新生,高大帥氣的李煥就是在那個時候被選中的。“9月份結束軍訓后,我們就接到閉幕式演出任務。雖然這是個苦差事,但我們都很興奮。”
除了每天長時間的訓練外,學生們還必須學習很多新歌,并要配合歌曲拿著不同道具做各種動作。據悉,8首歌中除了很多人熟悉的《星星索》之外,有一些國家的歌曲要用本國語言演唱,如《櫻花》要用日語,《蒙格尼》則需用印度語演唱。劉暢笑言:“同學中有的是學日語專業的,所以《櫻花》對我們還算簡單,會日語的同學可以教其他同學發音,并且幫助我們理解歌詞的含義。但像《蒙格尼》,我們就完全不知道唱的是什么,只能像背書一樣把歌詞背下來。”
未必人人都能上場
記者看到,每名學生的身后都有一個淺藍色的道具箱。原來除了合唱,他們還要根據每首歌的意境配舞。由于要達到完美的演出效果,動作被不斷地修改,他們最初排練的動作幾乎沒有一個是被保留下來的。
其實,參與排練的同學并非人人都能站上這個舞臺。為了確保在有人生病、請假的情況下仍保證有1500人演出,因此之前就特別增加了30人的候補。候補的同學可能排練了幾個月,最終卻未必能登上舞臺。
對于身材高大的李煥來說,魚板、手鼓等道具是小菜一碟,但是拿在劉暢手里這些道具就屬于“重量級”了。“在整個閉幕式中,我們是第一個登場最后一個離場的,3個小時的閉幕式上我們都要演出。在文藝演出部分還好,跳舞唱歌5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但后面的儀式部分我們仍然要堅持,并且要大力揮臂為各國運動員助威。一場演出下來,手臂會很酸。”
苦練3個月達專業水平
這支1500人合唱團隊,經過3個月的刻苦訓練,現在已經達到了專業水平。11月19日,在開幕式團隊撤離海心沙之后,作為閉幕式演出重頭戲的他們第一次站上屬于自己的舞臺。大一新生陳俊居那天晚上就拍了1000多張照片。“真的站在海心沙上覺得好興奮呀!之前的辛苦都覺得很值得。”因為閉幕式當晚他們都被要求不準帶相機和手機登臺,因此他希望能在彩排時多留下一些照片作紀念。對劉暢而言,她的心愿就是希望“能見到劉翔”,“哪怕看到一個背影也好呀!”因為站在舞臺的最后方,估計劉翔如果真的出現了,她看到的也就只是一個背影。
記者 楊琳 實習生 楊杏萍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專題:第16屆廣州亞運會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