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育需要“第三種狀態”。
粗粗地分來,中國體育的存在狀態可以概括為兩個主要方面:競技體育,全民健身。與之相對應的是,先前有流傳廣泛的“奧運戰略”和“全民健身戰略”口號,稍后有較為理性的“奧運爭光計劃”和“全民健身計劃”協調發展的思路。
從兩個“戰略”到兩大“計劃”,這是一個不小的進步。兩個“戰略”被比作一個人的兩條腿,一輛車的兩個輪子。如果兩個“戰略”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偏頗,就好比一個人的兩條腿一條長一條短,一輛車的兩個轱轆一個大一個小,那會是一種什么情形呢?
在過去的30年里,我們的競技體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許多運動項目遭遇了后備人才匱乏、運動基礎脆弱的發展瓶頸。三大球基礎人才萎縮已凸現困局,就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羽毛球也暗嘗苦澀,如今這項為國爭光贏得100多個世界冠軍的優勢項目,全國每年在乒羽中心注冊的僅1000名運動員。與此同時,全民健身收獲令人欣慰的長足進步,但是其總體水平還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與競技體育的高水平不相匹配,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據悉,目前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體育人口”不足三成,而且其中不少運動含量不高。
競技體育、全民健身雙雙面臨的難題,急切地需要中國體育的“第三種狀態”。這“第三種狀態”,就是將現今的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有機地結合起來,更為協調地發展。樸素的表述,那是一個交叉地帶、中間狀態,就是具有競技體育意義的全民健身,或者具有全民健身價值的競技體育。理想的境界,就是讓更多的青少年接受正規的競技體育訓練,讓更多的平民百姓具備相當水平的競技體育技能和素養,讓更多的國民分享“奧運爭光計劃”的巨大成果。
打造這“第三種狀態”,可以采取以體育行政為主導,傳統的“少體校”培訓體制,擴大招生,為更多喜愛體育的青少年敞開校門;可以采取以體育市場為主導,新穎的俱樂部模式,滿足不同層次的體育訓練需求;最具拓展意義的是以教育行政為主導,學校與體育真正結合起來的訓練方式,學校的操場真正成為學生的運動場。參加這種訓練,初始的目標并非為了今后躋身專業體育、職業體育。也許,他們中少數的頂尖人才能夠幸運地進入高水平的競技體育行列,但是他們不再是以犧牲基礎文化學習為高昂代價,如此狀態下的競技體育不再急功近利得讓無數家長學生望而卻步;大多數人在掌握了一定競技體育技能之后終身受益。體育可以成為他們的一種能力,一種魅力,成為他們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品質。也許,他們中的幸運者能夠以難分專業還是業余的模糊身份,進入類似亞運會這樣的體育殿堂。
打一個或許不太恰當的比方,打造“第三種狀態”,就是培育中國體育的“中產階級”。隨著這個群落的人數不斷增長,競技體育金字塔擁有了龐大堅實的塔基,全民健身成為一種國民自覺,一種國家姿態,那么,體育強國的目標實現也將水到渠成。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專題:第16屆廣州亞運會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