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球是一項什么運動?
除了用板子打球這種望文生義的解讀外,恐怕沒幾個中國人能說清楚這項運動的玩法。位于大學城的廣工板球場也很冷清,前來采訪的記者人數比志愿者和工作人員少得多。但這并不影響中國女子板球隊姑娘們的心情,在以1分險勝泰國隊闖進四強后,姑娘們又跳又叫,那種狂喜的程度絲毫不亞于張琳、孫楊們奪得金牌。
中國板球姑娘們現在的目標已經不在四強上了,力爭中國板球史上首枚亞運獎牌甚至金牌的念頭,一定已經在姑娘們的心中閃過了。但即使夢想成真,由此帶來的轟動效應也多半僅停留在廣工板球場內。因為對于那些嫌金牌數量多到“沒勁”的人來說,無論怎么看,這樣的突破都是“浮云”一朵。
但中國女子板球隊和她們的對手不這樣想。作為賽場上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她們不會在乎代表團的金牌總數,也沒工夫給金牌定義,她們渴望的無非是最好的發揮、最理想的成績以及最完美的回報——就像和鄰居打場羽毛球比賽也會在乎輸贏一樣,這原本就是“競技”二字的內涵所在。
在亞洲已無對手的陳一冰,一套完美的吊環動作做下來,仍忍不住激動地親吻支架;跆拳道名將吳靜鈺早就拿過亞運會冠軍,此番衛冕成功,依然會興奮地身披國旗滿場飛奔。
比賽就是競技,連臨時拼湊的越南女足都想贏東道主,又有哪位運動員會嫌自己金牌拿多了呢?
獲得女子200米蛙泳冠軍的韓國選手鄭達萊,還沒上岸就已經喜極而泣。能在中日選手的重圍下摘得一金,鄭達萊無疑是當晚泳壇的亮點,她的風頭不但沒有被中國選手蓋住,連同胞樸泰桓估計也得把次日韓國媒體的頭條位置讓出來。
所以,不必給金牌上綱上線,爭強好勝實屬賽場常情。20年前亞運會乒乓球女團決賽,鄧亞萍、喬紅大戰韓國隊的一幕至今讓人記憶深刻。即便是6年前的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逆轉俄羅斯成功登頂的場景,現在想想還令人激動不已。那樣的比賽似乎已經超越了競技本身,還具有極強的振奮民族精神的作用。
毋庸置疑,每個時代都會有自己的烙印,競技體育在不同時代發揮的作用也不同。在連奧運會金牌榜榜首的位置都坐過之后,亞運會金牌數量的多少,充其量只能引起圈內人的關注。
而這恰恰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當競技體育逐漸恢復其競技本質,不再有過多的附加意義之后,金牌也就只是金牌,這與運動員的奮勇爭先并不相悖,也不會影響廣州人拉家帶口前來觀賽湊熱鬧的興致。
競技體育回歸了,中國人的心態改變了,高水平的競技比賽仍會引人入勝,但金牌不會再讓人牽腸掛肚。遺憾的是,這種改變還僅僅局限于公眾心態,與相關主管部門似乎沒什么關系。
金牌不是原罪,但金牌也從來不是體育的全部。只不過以前我們不在乎,而現在我們有了爭論的資本。曹競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專題:第16屆廣州亞運會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