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等機構的聯合邀請,第25次南極考察隊暨“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4月1日停靠高雄港并開展科學交流。從4月2日起連續兩天,“雪龍”號對臺灣民眾正式開放。圖為臺灣民眾排隊等候參觀。 中新社發 耿軍 攝
應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等機構的聯合邀請,第25次南極考察隊暨“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4月1日停靠高雄港并開展科學交流。從4月2日起連續兩天,“雪龍”號對臺灣民眾正式開放。 中新社發 耿軍 攝
中新社高雄四月三日電 題:“雪龍”號:高雄真愛碼頭的“破冰之旅”
中新社記者 鄧敏 耿軍
“你們有沒有看到企鵝、海豹?”
“是不是很冷?會不會很辛苦?”
“大陸的科研人員都好帥哦!”
臺灣高雄港,剛自南極結束第二十五次科學考察的“雪龍”號靜靜地停泊于真愛碼頭,甲板上卻人聲鼎沸,船上的科研人員屠景芳、陶振鋮等人正在回答上船參觀的高雄學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應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等機構的邀請,中國第二十五次南極考察隊暨“雪龍”號科學考察船于四月一日至四日停靠臺灣高雄港,除開展海峽兩岸極地科學考察交流與科學普及活動,二日至三日還免費向當地民眾開放參觀,被臺灣媒體稱為兩岸極地交流與合作的“破冰之旅”。
四月二日,南極科考隊向邀請方贈送了隊旗、南極石、南極磷蝦和魚類標本等禮物。四月三日,科考隊的六十多位專業研究人員赴臺灣海洋生物館舉辦學術報告,介紹大陸的極地考察歷史和南極昆侖站的建站過程,交流討論兩岸今后合作南極考察的可能性。
南極科考隊員靡文明告訴中新社記者,四月二日登上“雪龍”號參觀的臺灣民眾超過一千多人次。“開放時間從早晨九點到下午四點半。除了上岸進行學術交流的專家,我們特別安排了四十位科研人員作為講解員,分兩班輪流為前來參觀的民眾講解。”
“所有的地方都允許拍照,甚至錄像也可以。南極科考是全世界共享的,我們不隱瞞任何數據。”負責中山站、昆侖站建設的劉篤斌是來自中鐵建工集團的南極施工部項目經理,已經過去四次南極的他指著“雪龍”號實驗室的設備儀器邀請參觀者盡情拍照。
臺灣中山大學海洋研究所的三年級研究生葉小姐與兩位朋友侯小姐、謝小姐一起在“雪龍”一層甲板的實驗室參觀,仔細地研看著實驗室里的儀器設備。“我們以前從來沒有上過破冰船,這對我們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正在“雪龍”號上拍照的古先生、陳小姐也是來自中山大學的海洋資源系,“如果能夠有機會去南極,那當然是一輩子難得的經驗。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參觀破冰船,這艘船真的很不錯。”海洋化學專業的古先生表示,他也有和“雪龍”號的科研人員進行交流,“大家溝通起來完全沒有障礙啊!”
在“雪龍”號最大的船員餐廳,記者發現了高雄郵局特設的小柜臺,桌面上擺滿了臺灣的特色郵票,同時也為科研人員代寄郵件。業務專員鄭守梅興奮地告訴記者:“郵票銷售很好,我們正在考慮是不是要回去再取一些來。”
七十九歲的劉老先生曾經是一位船員,這次他專程來看一眼來自大陸的“雪龍”號。而帶著八個月寶寶的周先生正摟著妻子一起合影留念,原來他的妻子呂志琴正是一位大陸新娘。
后甲板上停放的“直九”型直升機吸引了許多觀眾。當他們得知這是大陸自己制造的飛機,連連稱贊。跟隨記者的高雄港警察局的警員也爭相在“直九”前照相留影。
六層甲板上的駕駛室里,身著校服的烏松國中學生驚奇地圍著寬闊的操作臺看個不停,“外面看起來很小,里面原來這么大啊!”“雪龍”號船長王建忠遺憾地告訴記者,他目前已無法再與人交換名片了,“臺灣民眾太熱情了,我的名片全都發光了。現在正在用復印機趕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