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力推“正名運動”無往而不利的陳水扁,意外碰到了一個強硬對手——上任5個月的臺北市長郝龍斌
陳水扁每逢5月20日就職紀念日期間,都會上演一出精心準備的政治大戲,而今年的主題,瞄準的是藍營的“神主牌”——中正紀念堂。
700多個警察晝夜“護牌”
中正紀念堂以緬懷蔣介石為由,于1976年開始興建,耗費四年方才完工。自1980年開放以來,中正紀念堂的威權建筑意念逐漸被淡化。但在2000年臺灣政黨輪替后,這座已成為臺北地標的紀念堂,還是成為陳水扁“去蔣化”的首要目標。連紀念堂正門前的“大中至正”牌樓,也將改名為“自由廣場”。
5月19日,在重警戒衛及民眾沖突氣氛中,陳水扁欣然揭開了“臺灣民主紀念館”的新招牌,中正紀念堂就此走入歷史。
這天一早,筆者就趕往開放27年來的首度封館的中正紀念堂。只見原先正面的“中正紀念堂”石碑,已經被臨時搭設起來的鷹架和藍色帆布遮蔽。中正紀念堂園區的四周入口處也被金屬圍欄擋住,讓不少習慣早起來此散步的民眾敗興而返。
場外很快就爆發了藍綠團體的零星沖突。先是有反對更名的老先生當眾脫下褲子罵陳水扁。此后不久,藍綠支持者一言不和,就拿起雨傘對打了起來。在他們的背后,綠營的支持者火燒蔣介石頭像被警方制止。沖突剛剛平息不久,馬上又有藍營民眾爬上牌樓石階,高舉“總統貪污,民主已死”白布條,但隨即被六名警察“抬”了下來。
下午揭牌之后,不少民眾開始包圍這塊立在大忠、大孝門前花圃上,刻有“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幾字的金屬招牌。有趁機踹上一腳的,有拿筆涂鴉亂畫的,還有人試圖把牌子推倒,讓警方不得不動用數十名警力,晝夜“護牌”。
后來筆者才知道,中正紀念堂“更名”當天,臺北市共調派警力700余名。
5月20日,臺北,雨。筆者再次來到中正紀念堂前。盡管是周日,但大批警察還在冒雨守護著那塊“民主紀念館”的金屬牌。旁邊,不時有游客好奇地指指點點。
臺北市長鐵腕對抗陳水扁
一向以來,陳水扁主導下的“正名運動”,可謂無往而不利。就算蔣介石銅像被大卸八塊,也從來不見藍營方面的反抗。
然而,這回陳水扁意外碰見了一個強硬對手——上任5個月的臺北市長郝龍斌。
早在3月初“去蔣化”運動風頭正健之際,臺北市就將中正紀念堂列為暫定古跡,啟動六個月的勘察程序。也就在這時,郝龍斌為中正紀念堂做好了第一層防護罩。
5月19日更名當天,臺北市政府隨即以“違反《文化資產保存法》”為由,開出10萬新臺幣(約合2.5萬人民幣)的罰單;21日,臺北市追加一張20萬新臺幣的罰單;22日一早,郝龍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拆除并扣留“民主紀念館”新招牌,并卸下遮蓋中正紀念堂大字牌匾的鷹架布幔。
郝龍斌突如其來的拆牌及命名反制,讓綠營顯然亂了陣腳。但隨即而來的“郝式動作”,更是讓陳水扁瞠目結舌。5月22日,在郝龍斌提案下,臺北市政會議通過臨時決議,將“總統府”前的廣場命名為“反貪腐民主廣場”,還計劃把在屬于市府管轄的凱達格蘭大道路牌、路標上,加注為“反貪腐大道”。原來,陳水扁那一套正名的把戲,郝龍斌也能玩。
不僅如此,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道,去年“倒扁”時期空中飄揚的“禮義廉恥”四個大氣球,也可能重現江湖。據悉,當初這四個花了單價6.5萬新臺幣訂制的“倒扁”氣球,現在都堆放在廠商倉庫。“倒扁”總部發言人范可欽笑說,如果市政府需要,送給他們也不失為一種方法。(王景賢 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