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7日電 前臺北市長馬英九特別費案今天二度開庭,檢辯雙方對證據能力展開攻防,其中,馬英九提及在首度接受偵訊時,檢方“有些問題的問法,事后覺得有誘導性”;公訴檢察官侯少卿則認為,證人所述依實際經驗為基礎,當然有證據能力。
據“中央社”報道,上午庭訊重點是對檢方提出有關證據清單中供述、非供述證據是否具證據力,由公訴檢察官和辯護律師攻防。對去年11月14日、11月23日,及今年2月7日等先后三度接受檢方訊問筆錄,審判長蔡守訓要求馬英九再三確認“筆錄內容有無錯誤、漏載”、“簽名前有無看過筆錄”、“過程中有遭到壓力,做不得不如此的陳述”。
馬英九則提及在首度接受偵訊時,檢方“有些問題的問法,事后覺得有誘導性”;另外,馬英九詢問審判長“檢察官侯寬仁將特別費誤為特支費是否要提出”。
但對公訴檢察官提出證據清單中周美霞等十幾位證人部分供述,檢辯當庭激烈攻防。律師陳明認為,證人接受檢察官假設性問題的提問,甚至“有的問題,以往根本未曾發生過”,有些則是證人推測看法;對特別費性質,基層公務員依法執行,并沒有法律“解釋權”,因此證人部分供述并不具證據能力。
對辯方“誘導訊問”說法,公訴檢察官侯少卿指出,偵查中并沒有詰問限制,證人所述依實際經驗為基礎,當然有證據能力。檢察官周士榆也說,證人偵訊時若回答“不知道”,不會要求一定要答復;且證人接受偵訊時,有讓證人表達基層公務員平日審核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