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3月18日電 (記者 關向東)1993年來海南島創辦熱帶觀光農場瓊海“伊甸園山莊”的臺灣人林保森18日特別高興。“我寂寞地‘潛伏’了十多年,去年底迎來了‘海南國際旅游島’,今天又迎來臺灣的同行們。”他說:“終于輪到觀光休閑農業成為兩島合作聚焦點,臺灣的經驗結合海南的資源,這個合作前途光明!”
18日,由臺盟中央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觀光休閑農業(海南)論壇”在海口開幕,來自大陸和臺灣的300多位官員、專家學者、業界人士,以數十篇專業研究報告精準梳理瓊臺兩島觀光休閑農業合作的對接點。
東京大學研究員、海口市海外智囊團高級顧問陳亮引用農業部統計資料:全國現有1萬多個鄉村旅游景區,150萬個農家樂,直接從業農民近400萬人,年實現旅游收入3000多億元人民幣,其中農民直接獲益1000多億元。他認為中國旅游業正在從風景名勝旅游向生態產業旅游轉型。觀光休閑農業延伸和拓展了農業的功能,打破了一、二、三產業的界限,將三個產業有機融合,已呈現出極強的生命力,勢將成為農村新興的產業。
臺盟中央副主席黃志賢認為,海南以建設國際旅游島為載體,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變潛在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為現實的競爭優勢,很可能成為中國綠色發展的先行地區之一,因此推動瓊臺觀光休閑農業合作發展意義重大。
海南省副省長符躍蘭指出,國務院批準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明確提出“加強與臺灣的農業合作,積極推動熱帶特色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制定實施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支持計劃,建設示范基地,拓展農業發展空間。”為此,海南省農業廳已提出用3年時間,創建百個觀光農業示范基地。
參會代表中有20多位臺灣專家學者及企業負責人,以及近50位在海南及大陸投資的臺商。
臺灣屏東科技農業大學農業管理系教授、臺灣休閑農業學會理事長、臺灣農業經營管理學會理事長段兆麟介紹說,臺灣休閑農業1960年代起步,1980年代臺北市政府在木柵推行“茶園觀光”計劃,正式開始輔導休閑農業。在經歷了單一果園、多類果園、主題式農園和整合式農園4個階段后,至2004年全臺已經有1102場休閑農業場家,其中5年內新設立者占53%,休閑觀光農業儼然成為臺灣農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業態。
與會者認為,瓊臺兩地同屬島嶼型經濟,人文習俗、土地面積、農業資源和地理氣候有很多相似之處,近20年的農業交流已有很好的合作基礎。近年,兩地農業合作領域持續擴大,臺商開始在海南復制“臺灣模式”,兩島在觀光休閑農業合作上已經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