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決定在本月底才宣布“行政院長”人選的馬英九,日前趁接受香港媒體聯訪之機,提前宣布曾任“行政院副院長”的東吳大學校長劉兆玄出任“光復藍天”后的首任“行政院長”。而且,馬英九還隨即宣布,由曾任過“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和“立法院副院長”的江丙坤,出任海基會董事長。
澳門《新華澳報》刊登評論文章說,馬英九“被迫”提前作出這兩項重大人事宣布,而且是把在法律位階上只是屬于“民間社團”的海基會的人事連同“行政院長”一同宣布,既展現了馬英九祈求“馬·上”出政績的強烈企圖心,又折射了馬英九還承受著某種頗為沉重的政治壓力。
文章指出,馬英九希望能“馬·上”出政績,當然是擔心會在選民中出現“希望越高,失望越重”效應,及受西方新聞學中“傳媒永遠是政府反對派”學說影響甚深的媒體,將會很快結束與他的“蜜月期”有關。因此,既然在正式就職前突然“從天上掉下一個大禮物”,大陸“大人不記小事”,且透過“博鰲論壇”由胡錦濤總書記親自向“馬政府”送出一份兩岸融冰及可幫助他“馬·上”出政績的厚禮之機,“打鐵趁熱”公布了臺灣社會也予以厚望的劉兆玄“閣揆”人選,以圖營造一股“拼經濟熱”的社會氛圍熱潮。
當然,馬英九提前宣布“閣揆”人選并將之與海基會董事長人選捆綁一起宣布,也與他近日承受了沉重的“國民黨舊官場文化復辟”壓力有關。實際上,馬英九勝選后,國民黨內對“行政院長”人選出現了“擁劉”與“擁江”兩派,馬英九有必要明快出手,在宣布劉兆玄的“行政院長”人事決定,滿足“擁劉派”的意愿(當然更是符合國民黨及臺灣的利益)的同時,也宣布江丙坤為海基會董事長,并將后者的政治位階提升至與“行政院長”同一水平,以安撫“擁江派”,進而平息這場風波。
當然,提前出手宣布海基會董事長人選,也是受到胡錦濤在“胡蕭會”中主動宣布“繼續推動兩岸周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臺旅游等項目磋商”和“繼續促進恢復兩岸協商談判”的鼓舞。而江丙坤也已決定,在本月底就以“海基會準董事長”的身份赴大陸訪問,探討磋商海峽兩會恢復談判,及先行就周末包機、大陸居民赴臺旅游、人民幣在臺灣本島兌換等達成協議等議題,待“520”過后立即“上路”談判并正式簽署。
文章表示,馬英九將海基會董事長人事案提到與“行政院長”同等位階的高度,并甚于他搭建自己的幕僚班子——宣布“總統府”秘書長和“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顯示他對發展兩岸關系有高度認識。這既來自他本人的思維定勢,及為了“馬·上”兌現在競選“總統”過程中所開出的“拼經濟支票”的需要;但似也是受到當年向蔣經國推薦他得以“入府”的啟發有密切關系。實際上,曾在九十年代中期出任“外交部長”時,竟然對李登輝提出“兩岸關系的位階高于對外關系”的“不務本業”建議的錢復,在馬英九勝選后向他請益時,就指出推動兩岸關系發展比“拼外交”重要。對于恩師的諄諄教誨,馬英九自然是心領神會。
其實,從實務的觀點看,由劉兆玄出任“行政院長”、江丙坤出任海基會董事長,是最適當的安排。盡管劉、江二人都曾在舊國民黨時代表現出了其干練的行政才能,但畢竟江丙坤的年齡偏大,出任“行政院長”不符“改革求新”形象要求。何況江丙坤是本省人,由他領軍海基會與對岸談判,將可減輕來自綠軍的“賣臺”指責。
文章指出,更重要的是,在國民黨失權的八年來,江丙坤經常率團訪問大陸,既了解大陸臺商的迫切需求,也頗為熟悉大陸高層的思維方式,在海峽兩會談判中能發揮“知己知彼”效能,并可與大陸方面取得互信。而且,由他領軍海基會,更具“破冰第一人”的意涵。實際上,國共兩黨的接觸交流,就是江丙坤一手促成的——二零零五年三月十四日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民進黨卷起一股反對惡浪,并在三月二十六日發動百萬人大游行。而偏就正在此時,江丙坤卻不怕被扣上“賣臺”大帽子,毅然率團訪問大陸,先后拜謁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和南京中山陵,并向陪同的大陸接待人員作了國共兩黨黨際交流的試探。陳云林得悉后,當即邀請他延伸訪陸路線行程,到原先未將之列入行程的北京訪問,并當場拍板邀請連戰登陸訪問,江丙坤當即向正在日本訪問的連戰報告。就這樣,促成了連戰的“破冰之旅”,也促成了“國共論壇”,江丙坤本人也成為“國共論壇”中底主要角色,并為今日馬英九勝選后開啟兩岸關系的新局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此,由江丙坤任海基會董事長,與大陸海協進行談判,就可將“國共論壇”與海峽兩會談判兩條平行線有機地交集起來,并有利于將“國共論壇”的共識成果化為具體落實措施。
實際上,從江丙坤是“連系”人馬,他今次應允出任海基會董事長之前還專門征詢了連戰的意見并獲其鼓勵支持的情況看,今后臺灣新當局在海峽兩會談判中的定位走向,可能是連戰的影響還多于馬英九的意志,“胡連會五項共識”的落實高于馬英九大陸政策競選“支票”的兌現。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