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選舉熱鬧異常,“繽紛多彩”,伴隨著選舉也出現了與之相關的“選舉衍生品”,比如民調,就是其中一個十分有意味的“產品”。
五花八門 自相矛盾
細細端詳臺灣選舉民調,可謂五花八門,令人目不暇接。從時間上看,三天一“小調”,五天一“大調”;從種類上看,報紙有民調,電視有民調,大學、政黨、非政府組織也不甘寂寞紛紛涉足其間。
島內民調多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各種民調差別巨大,經常互相矛盾,甚至前后抵觸,令人霧水滿頭。例如2004年3月初,“年代民調”顯示“連宋配”支持率39%,“扁呂配”35.6%;臺灣TVBS電視臺民調,連宋支持度44%,扁呂36%,都是連戰宋楚瑜領先。與此同時,“山水民調”卻顯示連宋36.1%,扁呂37.8%,扁呂領先1.7個百分點,而民進黨自己一手操辦的民調更顯示藍綠支持率分別為36.2%和39.5%,領先高達3.3個百分點。
同時進行的民調,結果怎會完全相反?人們不禁要問。
暗藏貓膩 很難把握
島內民意調查方式主要有三種:當街或上門派發問卷,家宅電話詢問調查和網上投票民調。采用的方式不同,其結果就可能大相徑庭。
首先,藍營支持者更多的是知識層次較高的社會精英,而南部偏僻農村地區的農民和經濟條件一般的原住民則是綠營的傳統票倉。如果采用電話民調,那么南部貧窮農民家庭,很多未安裝電話的就無法調查,更多的農民也都沒有上網的習慣,所以電話和網絡民調會漏掉很多綠營鐵桿支持者。
其次,選取地域不同,民調結果可能截然相反。臺灣政治版圖大致是北藍南綠。如果在民調時更多選取北部民眾詢問,藍營占優幾率顯然更高;但若重點選取南部居民,則結果可能截然相反。
第三,提問形式也對結果有著重要影響。
第四,在調查時,會有很大一部分人拒絕接受調查,有的因為 “覺得太麻煩”。每次民調,拒絕回答問題的人數往往高達30%~40%,足以影響最后結果,而這些人在選舉時的抉擇,往往難以預料。
政治工具 搖錢大樹
目前臺灣民調機構數量眾多,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據不完全統計,臺灣全島約有民調機構60家,其類別大致可分為學術類、媒體類、政黨社團類、民間專業公司等四大類。
最近幾年因為民調市場紅火,大量民間專業民調公司紛紛成立,這些公司以盈利為目的,只要能賺錢,來者不拒,什么都做。常言道“有錢能使鬼推磨”,藍營給錢,自然不能駁了藍營的面子;綠營給錢,當然也不能讓綠營難堪。
如今“大選”近在眼前,大部分民調都顯示馬英九蕭萬長組合遠遠領先于謝(長廷)蘇(貞昌)配。但藍營依然連連宣稱“困難重重,勝負難料”。原來藍營不止一次吃過民調的虧。八年前 “大選”,各類民調都顯示國民黨支持率高于民進黨,直到頭天晚上依然如此,國民黨高層蘇志強甚至放話說“可以安了”,但最后卻折戟沉沙。四年前情況更加樂觀,民調顯示“連宋配”領先“扁呂配”一大截,藍營甚至把當選后“總統府”的很多官帽都分配妥當,卻又一次意外落敗。教訓如此慘痛,難怪國民黨不敢托大。
(《世界知識》雜志)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