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擾攘了數月的“正常國家決議文”日前完成了起草,并將交由民進黨中執會通過。民進黨為何在此時推出這份“決議文”?它對島內政局乃至兩岸關系有何影響?8月29日,記者為此采訪了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徐博東教授和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劉紅,請他們剖析這是——
骨子里仍不改“臺獨”本質
記者:民進黨“正常國家決議文”完成起草,這一版本內容與本月初游錫堃主導推出的“黨版(草案)”,有什么不同?
徐博東:所謂“正常國家決議文”已經醞釀了3個月,由游錫堃等人起草的老版本,經過民進黨各派系代表人物重新討論修改,形成新版本。表面上,新版本淡化了“急獨”色彩。舊版“國號正名為臺灣”、“紀元改為公元”、“新憲國土范圍定為臺澎金馬”等“急獨”的敏感內容被刪除。舊版要求立即執行“正名制憲”,新版則改成“早日完成正名制憲,并在適當時機舉行公民投票”,不提時間表,較具欺騙性。
新版本企圖淡化“急獨”色彩,說明民進黨內部對露骨激進的“臺獨”路線有所疑慮,怕嚇跑中間選民,但其本質仍然是“臺獨決議文”,依然要“正名制憲”,加入聯合國,彰顯“國家獨立”。這表明民進黨的政治路線再次回到了1991年制訂的“臺獨黨綱”。民進黨曾一度淡化“臺獨”路線,1999年制訂“臺灣前途決議文”,而現在轉了一圈又回到了“急獨”原點。1991年民進黨只是在野黨,現在是執政黨,這一“急獨”路線就變得非常危險,值得高度重視,
劉紅:實質上,新版本所提5點主張,本質上換湯不換藥,和舊版一樣都是“極端臺獨”。首先是“臺獨”目標沒變,仍是追求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其次是“臺獨”手段沒變,還是要“正名制憲”,并且要早日達成。第三是追求的“臺獨”國際背景沒變,仍然是要加入聯合國,“以臺灣的名義”發展對外關系,以“國與國”的關系和大陸交往。最后是“臺獨”島內目標沒變,還是建設“國家認同”,打壓泛藍,實行“文化臺獨”。
民進黨企圖一石二鳥
記者:民進黨為什么選擇此時拋出“正常國家決議文”,有何目的?
劉紅:大選在即,從基本盤看,民進黨不占優勢。為了打贏選戰或者說政權保衛戰,民進黨需要一個主打議題。和往常一樣,民進黨再次打出“急獨”牌,無論是“正常國家決議文”還是“入聯公投”,都是民進黨拉抬選情的伎倆。
除了打選戰外,民進黨也希望利用執政的最后幾個月,推動“臺獨”向前走。民進黨考慮到謝長廷有可能主政,要為他框定今后的政治方向。這正如1999年李登輝下臺前夕提出“兩國論”,為繼任者確定政治方向,為“極端臺獨”定調一樣。
“正常國家決議文”的推出,也是民進黨內部權力沖突的結果。民進黨的權力中心正從陳水扁轉向謝長廷,權力大改組的過程中,政治人物努力卡位。陳水扁要保“臺獨旗手”地位,控制黨務機器的游錫堃則費盡心思推動“決議文”,為自己在下一輪的角逐中贏得一席之地。
徐博東:民進黨起草“正常國家決議文”的目的,一是主導議題,吸引選民關注。民進黨執政7年毫無政績可言,只好靠操弄敏感政治議題,挑釁大陸,制造兩岸緊張,“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故意撞個頭破血流,制造悲情氣氛來博取選民同情。
同時,“決議文”謀求改變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是民進黨蓄謀已久,走向“法理臺獨”的嚴重步驟。這反映出民進黨已經徹底被“臺獨基本教義派”所控制,不但“沒有主張統一的自由”,連主張“溫和臺獨”的自由都失去了,民進黨內理性的聲音已經消失,不附和“臺獨”主張的人,都會被打成“十一寇”、“中國琴”、“西進昌”。今后民進黨的“臺獨”,只會越走越急,越飚越高,走上不歸路。
大陸不會投鼠忌器
記者:“正常國家決議文”的拋出,對島內政局和兩岸關系會產生何種影響?
劉紅:“正常國家決議文”還有待民進黨中執會通過,即使獲得通過,也只是一個政黨的決議,其所提的主張更違背島內現行“憲法”,不可能得到社會廣泛認同。“決議文”對島內政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穩固深綠基本盤方面的作用,但它同時也會嚇跑中間選民。陳水扁1999年競選前夕拋出“臺灣前途決議文”,淡化“急獨”情緒來吸引中間選民,如今的“正常國家決議文”卻是反其道而行之。
在“臺獨”分子看來,只要把“國號”改一下,只要把“憲法”變一下,只要把“入聯公投”做一下,臺灣就可以從中國分裂出去了。真是天大的笑話。只要中國人民不答應,“臺獨”的任何圖謀都不可能得逞。
徐博東:“決議文”不可能達到目的。選舉方面,島內的主流民意是和平穩定,威脅到兩岸和平的主張,不會受到多數選民認可。民進黨希望以此主導選戰主軸,破壞藍營拼經濟的選戰主軸,國民黨也不會受騙上當。
兩岸關系方面,“決議文”對大陸是嚴重的挑釁,兩岸關系正處在關鍵、嚴峻的時期,爆炸的邊緣。大陸對危害國家主權的行為絕不容忍。選舉不是“臺獨假期”,奧運會也不是,大陸不會投鼠忌器,定會給“臺獨”迎頭痛擊,民進黨不要誤判形勢,自食惡果。
民進黨走到今天推出“正常國家決議文”,美國要負重要責任。美國有很多籌碼,有足夠的能力來制止民進黨“臺獨”行徑,美國要維護其臺海利益,不能再僅僅是“溫和勸說”,而應該拿出實質手段。(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