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9日電 在二00七成功大學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臺灣作家龍應臺特別以“制度性教育該教而沒有教的兩件事”為題演講,期許每個人都能給自己一種透視人生智慧的心靈X光。臺灣《天下》雜志整理刊登了這篇文章,題為《龍應臺心靈的X光》。
原文摘錄如下:
如果你們期待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如何作一個好醫生”,你猜錯了。我不會那么笨,跟你們在座的醫學院的杰出教授們去比賽講這種題目,因為我一定輸,我是行外人。
事實上,你們今天坐在這里的身份,究竟是什么呢?難道僅只是“未來的醫生”這樣一個單一身份──不可能吧?我想,一定有很多更寬的可能來界定今天坐在這里的你;譬如說,今天是你在經濟上依賴別人的最后一天,也是你人生獨立的第一天。
或者說,從今天起,你不再被當作某個學校的學生,某個人的兒女,而是你單獨的自己──成功也是你,失敗也是你,墮落時誰也救不了你;從今天起,不再有別人為你負責。我們甚至也可以說,今天的你,是一個人,站在制度性學習的終點,自主性學習的起點?
我不認為對醫學院的畢業生就非談“如何作一個好醫生”不可,因為,職業只是一個人的人生中的一部份,絕不是全部。在你作醫生的時候,你必定同時還有好幾重身份,這些身份,不見得比你醫生的身份來得不重要:你是一個國家的公民──你是否知道如何作一個好公民?
你一定是人家的妻子或丈夫或堅決不婚的情人伙伴──你是否知道如何作一個成熟的負責的伴侶?你一定還有幾十年的時間是人家的兒女──你是否知道如何作一個好兒女?你可能很快成為別人的父親和母親──你又是否知道如何做好父親和母親?更關鍵的,今天是你的“獨立日”──你是否知道如何做好一個獨立的、完整的人呢?
因此,今天是什么日子?我認為,是你們從幼兒園到大學長達二十多年“制度性”教育的畢業典禮,同時是“自主性”教育的開學典禮。我今天的題目是,“制度性教育該教而沒有教的兩件事”:
仰觀宇宙之大
第一,它教你如何與別人相處,沒有教你如何與自己相處。
合群,曾經是我們從小到大“德育”的核心。個人在群體中如何進退貫穿整個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極其講究的個人修身、慎獨的部份,在現代化的社會里,卻被忽視。
我們是一個習慣群聚的社會。在行為舉止上,我們喜歡熱鬧,享受呼朋喚友的歡樂。在思想判斷上,我們用“集體公審”或者“拉幫結派”的方式思考事情。在時間的分配上,我們的學習表塞滿課程和活動;在空間配置上,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群體“相濡以沫”。
獨思的時間,獨處的空間,不在我們的學程設計里。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