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4日電 臺灣《經濟日報》8月4日發表社論說,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挽救杜哈(多哈,下同)回合貿易談判而召開的日內瓦貿易部長會議,經過長達九天的討論,依然宣告破局。創下歷來最長紀錄的日內瓦峰會功虧一簣,是否預示杜哈回合最終也將以徹底失敗收場,目前尚難定論;但對于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臺灣而言,除了談判的結果,更有不能不聽的弦外之音。
社論摘錄如下:
從2001年在卡達首都杜哈啟動新一回合自由貿易談判以來,這個在WTO成立之后展開的第一個全球性貿易談判,就一直停滯不前,結束時程一延再延;最近的這次峰會,更是自2006年7月以來首度召集,其間經過多次工作小組會議的折沖,直到獲致各方大致認同的初步協議,才召開了這次會議,無奈仍敵不過互不相讓的對峙,在最后關頭宣告破裂。
這樣的破裂已是第八次了,不會對世界貿易帶來立即的沖擊或破壞;根據WTO的統計,在杜哈談判時斷時續的七年間,全球貿易總量成長了70%,達到14兆美元,顯示國際貿易不會因杜哈談判膠著而停步。事實上,做為世界貿易規則的制定者,WTO關注的是自由貿易的長期趨勢,期能由此拉近富國與窮國的發展差距。不過,要說這次的談判毫無影響亦非完全正確;像是歐盟與拉丁美洲香蕉出口國達成的降稅協議,將因此暫緩,原本可能因此改善生計的拉丁美洲蕉農將要失望。對于在這次峰會中大唱反調的印度而言,雖然保護了本國工業及服務業市場,但其農民仍須與獲得政府補貼的美國農民競爭。
至于杜哈回合談判的結局,能否像上一回合的烏拉圭談判,于最后關頭達成協議,不令多邊貿易體系崩潰、瓦解,就要看核心七成員─美國、歐盟、日本、澳洲、印度、巴西及中國大陸的意志了。目前看來,由于美國即將舉行總統大選、歐盟機構也將換屆,政治局勢的巨大轉變,讓杜哈回合談判在今年底前獲致皆大歡喜的結果,變得極為困難。但要任令談判無疾而終,讓WTO猶如失去行動力、約束力的虛擬組織,亦非國際所愿;因此,比較可能的結果應是再次推遲談判時程,以時間換取協商的空間。
那么,臺灣又從這次WTO貿易部長會議中,看到、聽到了什么?臺灣合計一年逾5,000億美元的貿易總額,仍是名列全球前20大之一的經濟體,世界貿易規范的變化,自然會為臺灣經濟帶來直接且深遠的影響,這是臺灣千辛萬苦尋求加入WTO這個經貿聯合國的主因。但是,臺灣比其它WTO成員更需要WTO,因為在國際政治上的弱勢,令臺灣無法像其它經濟體般,與他國協商簽訂雙邊貿易協議或加入區域貿易協議;但現今世界貿易體系卻正是被一個又一個的貿易協議所切割,若非有WTO撐持其間,臺灣對外貿易將因被拒于這些個別貿易協議之外而成本大增,這意謂的是國際競爭力下降,其結果將是經濟衰退,民生受損。
這次日內瓦會議顯現的是,臺灣長期以來所憂心者未曾稍緩,反而加劇。在這次會議中,中國大陸、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成為談判的核心成員之一,其不只說明了中印近年經濟快速崛起的實力,更因獲得了區域貿易集團的支持,而能嚴拒歐美要求擴大開放市場的壓力,主導了這次峰會的結果。這個新興經濟體與開達國家對杠的局面,與昔日WTO多是歐美相爭、美日對峙的情勢截然不同,意謂區域貿易集團的實力化;臺灣除了憂慮之外,已須面對現實,盡速將WTO多邊平臺的結盟經驗,轉化為實質、彈性的合作關系,不要只是被動等待結果。
另方面,盡管美國等工業大國一直是自由貿易的積極推動者,但近年經濟情勢的轉變,尤其是美國經濟陷入下行風險、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急速增加等,已令美國的自由貿易政策被譏為虛與委蛇。事實上,全球民族主義情緒正快速升高,包括中國大陸等眾多新興經濟體不愿再為已開發國家廣開市場大門;若此一情勢隨著自由貿易談判一再推遲而蔓延,各國為求自保,加速建立新貿易壁壘的可能性將大增,臺灣必須未雨綢繆,研究主要貿易對手的作法及對策。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