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經理近期紛紛外出調研,一股調研熱潮悄然興起。此次基金經理調研的目的,除了了解宏觀調控下的經濟表現外,更多的是對新興產業上市公司進行新一輪深度挖掘。今年初,基金業曾掀起一波調研潮,主要瞄準創業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而這些股票在今年A股的反復調整中表現強勢。
靜守不如調研
中國證券報記者24日與上海某基金公司聯系采訪事宜時,得到的回答是:“我們股票投資部的基金經理都出去調研了,留守的只有固定收益部的基金經理。”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基金經理們的調研熱情日漸高漲,一些基金經理以及研究員紛紛“抱團”出去調研。
對于這股調研熱潮,業內人士認為,“由于短期看不到趨勢性投資機會,而此前深挖的個股漲幅均已不小,與其坐等市場反轉,不如出去調研,挖掘下一波行情的主打品種。另一方面,此時大家都出去集體調研,可能也和此前基金頻頻拋出市場‘筑底’論有關。基金的倉位普遍較低,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課。”
一輪減倉潮過后,許多股票型基金的倉位都降到了70%左右,而一些混合型基金減倉幅度更大,這已經逼近基金業倉位的歷史大底。對于基金經理而言,即便市場繼續下跌,他們操作的主動性也已經大大降低,觀望等待成為他們普遍的心態。
對于業績考核近乎苛刻的基金業來說,靜守顯然難以為基金經理們所接受。要想在業績上有所突破,深挖個股依然是最好的選擇。一位基金經理說,中小盤股的熱炒過后,存在著一定的系統性風險,因此需要進一步跟蹤調研以便去蕪存菁。“不管是區域熱點,還是新興產業,概念炒作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業績上。這一次調研,大家都想找到真正讓自己放心、能夠規避市場風險的股票。”
成長股仍是最愛
此次調研,基金經理最希望找到的依然是能在經濟轉型背景下實現高速增長的企業。銀行股等大盤藍籌盡管估值低,依然難入基金經理的法眼。
某基金經理表示,雖然銀行股靜態估值很低,但考慮到經濟轉型對傳統增長模式的沖擊,以及在GDP上體現的增速下降預期,其動態市盈率卻存在高估的可能。不僅如此,考慮到去年大規模放貸帶來的壞賬風險以及房價下跌帶來的影響,加上地方政府巨額債務如何化解尚未明確,銀行股的基本面實際上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在這些不確定性沒有明朗之前,基金不敢再重配銀行股。
得益于內需增長的許多公司因此繼續受到基金經理的青睞。在他們看來,改革開放積累下來的財富,將會引發一波消費熱潮,而這種消費存在結構升級的跡象。一些小企業如果選對了細分行業,業績有可能呈現爆發式增長。這些股票,有可能是抵御市場低迷甚至下跌的好品種。(李良)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安寧】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