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衛生承諾,只為宣傳
剛才我們看到,在國內最大的一次性口罩生產地湖北仙桃,一些并不具備口罩生產資質的家庭作坊,只要花點錢就能拿到正規廠家提供的證照,把沒有任何衛生保證的口罩堂而皇之賣到市場上去。
本來,甲流來襲,大家買口罩是為了防病,不知道戴上了這樣的口罩結果是防病還是得病?想想都讓人擔心。但是,我的同事告訴我,在采訪中她發現的衛生隱患還不止這些,即使一部分有生產許可證的正規企業,他們的生產環境也不敢讓人恭維。
作為無紡布生產重鎮,仙桃市彭場鎮坐落著大大小小的防護用品,衛生用品生產企業,其中有大量企業現在都在生產一次性口罩,記者隨機走進了幾家生產規模在彭場屬中上等的企業。
走近這家企業,記者首先看到的是在露天空地上堆放的生產原料無紡布,在這家企業的生產車間,工人們主要制作的是防護服,在車間的另一頭,一些工人正在用點焊機縫制一次性口罩的掛繩。雖然工人戴上了工作帽,但是堆積在一起的廢料,口罩和包裝紙,還是讓人感覺車間的生產環境差強人意,在車間的隔壁,記者看到一個工人正在用打片機剪切口罩,在這個小房間里,四處堆放著雜物,一些無紡布原料裸露地放在充滿垃圾和灰塵的地上。和之前在周邊各村見到的小作坊相比,記者看不出這樣的生產條件有什么明顯的不同。
而隨后走訪的幾家企業,記者所見的生產環境,都跟一次性衛生用品的生產標準有明顯差距,按照國家標準所確定的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對于生產環境和過程的衛生要求包括:原材料和成品應分開堆放,待檢、合格、不合格原材料和成品應嚴格分開堆放并設明顯標志。進入生產區要換工作衣和工作鞋,戴工作帽,直接接觸裸裝產品的人員需戴口罩,清洗和消毒雙手或戴手套;生產區前應相應設有更衣室、洗手池、消毒池與緩沖區。但是,記者在仙桃市彭場鎮隨機走訪的10家中等規模以上的企業中,無一與此標準真正的相符一致。
在網絡上查詢一次性口罩,可以看到眾多一次性口罩生產廠家的宣傳,他們大都對自己的生產資質和條件進行了充分的說明,大多數標明自己建設了無菌車間。對于衛生用品,無菌生產車間這樣的字樣應該是最讓消費者看重的。一般而言,無菌車間要求生產空間盡可能封閉,換氣采用過濾空氣正壓進風,并加臭氧設備進行空氣殺菌。那么這些廠家是否達到了他們所說的無菌車間的條件?記者找到了百度網上排名最靠前的幾家公司進行了解。
按照這家公司在網上的宣傳,記者找到了這家位于仙桃彭場大道的企業,從生產車間的情形來看,這比記者之前見到的企業相對規范,工人們都穿上了工作服,戴上工作帽。同時生產車間的衛生情況看上去也整潔干凈得多,但是車間里安放的滅蚊蠅的設備也明確地告訴記者,這并不是一個無菌車間,那么企業宣傳的無菌車間在哪里?
記者:“你們的無菌生產車間呢?”
彭場鎮某衛生用品企業負責人:“正在組裝吧。”
記者:“現在還沒有,是吧?”
彭場鎮某衛生用品企業負責人:“沒有。”
記者:“你們網上不是說有無菌車間嗎?”
彭場鎮某衛生用品企業負責人:“沒有。”
記者隨后進入了另一家在網上特別說明具有無菌車間,并且也位于彭場大道的企業。
記者:“我們找到你們,是因為你們在網上說你們是無菌生產車間。”
彭場鎮某衛生用品企業負責人:“我們有包裝車間。”
記者:“你們是正規的廠家嗎?”
彭場鎮某衛生用品企業負責人:“我們應該算正規的。”
記者:“能不能看一下車間嗎?”
彭場鎮某衛生用品企業負責人:“不能看,你們這樣找不到一個正規廠家,這個做口罩說正規就正規,說不正規就不正規。”
盡管網絡上很容易搜索到一次性口罩生產企業具備無菌生產車間的線索,但是記者在仙桃的附近鄉鎮走訪的十天中,沒有見到一家真正符合無菌生產車間標準的企業,而且記者不時聽到這樣的聲音。
郭河鎮某加工廠:“仙桃哪里有無菌生產車間,找不到的,仙桃就沒有。”
記者按照網上的宣傳撥通了更多的廠家的電話,但是當記者提出要親自去看一看生產車間的時候,得到了這樣的回答。
記者:“能去看一看嗎?”
廠家:“不能。”
記者:“你們不是說你們有無菌生產車間嗎?”
廠家:“沒有的,那樣寫只是為了宣傳。”
盡管記者不能斷言仙桃生產口罩的企業沒有無菌生產車間,但是,不少廠家對無菌車間的宣傳存在夸張,有的實際情況甚至跟無菌生產的條件存在巨大差距。更重要的是,從一次性衛生用品國標標準來看,仙桃有很多企業的生產環境和生產流程并沒有達到相關要求,作為國內一次性口罩最大的生產地之一,相關部門的監管和行業規范的確亟待加強。
半小時觀察:
我在仙桃當地的媒體上搜索到一條六年前的舊聞,說的是2003年的時候,仙桃當地少數廠商受利益驅動,借預防非典之機大肆生產銷售問題口罩,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仙桃市委、市政府對不法業主展開斬首行動,一次銷毀了5萬多只問題口罩,并表示要建立健全查處假冒偽劣的長效機制。可在我們今天報道的新聞里,又能看到不少和這條舊聞相似的地方。只不過時間從03年換成了09年,背景從非典換成了甲流。同樣的一幕時隔六年后再度上演,這樣的結果讓人遺憾,也讓人疑惑。為什么當年轟轟烈烈的打假行動并沒有根除生產偽劣口罩的利益鏈條?為什么當地政府承諾的打假長效機制遲遲沒有發揮出實效?在看到疫情帶來商機的時候,仙桃也應當為這些問題找到答案。(主編:孟慶海 記者:傅喻 攝像:張小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