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2月19日電(柴燕菲 周翌 趙曄嬌)近日,第三屆生活品質全國論壇在浙江杭州召開,與會專家紛紛表示,杭州對社會復合主體的研究屬中國首創,在國內具有領先性,是社會建設領域的一個重大創新成果。
“杭州在和諧創業的發展模式上探索出了社會復合主體的新道路,走在了全國前列。”經過三十年的持續發展后,中國正面臨著金融危機的沖擊,北京大學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白雪秋對社會發展方式如何轉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杭州模式昭示著未來中國某種普遍的性的社會發展景觀。”
社會復合主體,就是以事業發展、項目帶動為立足點,積極鼓勵和推進黨政界、知識界、行業界、媒體界等社會主體之間的互動,形成多方參與、主要以協商方式解決所面臨問題的合作形式。據悉,2005年,杭州城市發展正值“十字路口”,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能否真正跨入發達城市的“門檻”,不僅要看人均生產總值是否超過10000美元,更要看人民群眾是否真正享受到發達城市的生活品質和是否擁有相應的幸福感、滿意度。隨后,杭州“生活品質之城”的城市定位和城市品牌應運而生,而建構社會復合主體迫在眉睫。
自從第一個社會復合主體——杭州市與浙江大學戰略合作組織在2000年正式誕生以來,杭州在建構社會復合主體上做出了大量探索。如今,西湖綜合保護工程、運河綜合保護工程、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錢江新城建設等重大社會性項目,茶、絲綢女裝、數字電視等特色行業,西博會、休博會、動漫節等會展品牌,杭州市與浙江大學、中國美院戰略合作等方面的22個社會復合主體已經成為典范。
正如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所說,社會復合主體經由杭州這一創業高地,完成著一個極具和諧意蘊的融合過程。
三大綜保工程:四界聯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2001年,杭州市開始推行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即按照“申遺”目標,以西湖核心景區為重點,對西湖進行全方位保護和整治;2002年,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和保護開發工程列入杭州新世紀城市建設的“十大工程”,運河歷史由此掀開了新的篇章;2003年,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正式啟動。8年來,圍繞保護西湖、西溪、運河,申報世遺的目標,杭州政府始終堅持“保護第一、生態優先、傳承歷史、突出文化,以民為本、為民謀利、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堅持黨政界、行業界、知識界、媒體界“四界互動”,保護、經營、管理、研究“四管齊下”,上演了一出集結社會之力創新創業的精彩之舉。
目前,由于多方的努力和黨政界、知識界、行業界、媒體界等不同身份的人員共同參與、主動關聯,三大綜保工程在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動植物資源配置、歷史文化遺存開發利用、民居村落規劃布點、產業結構調整包括旅游等多元化發展上去的了突破性發展。
行業聯盟:1+1>2
“杭州模式中最重要的創新之一,就是將中國傳統中文化的、價值的、精神的優秀精華,轉變成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現實成果。”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杭生表示。以成立于1904年的“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為例,西泠印社是杭州獨有的文化標志,但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卻一度陷入困境。為了使這一百年名社重展芳華,杭州政府以百年品牌為核心和紐帶,構建了西泠印社復合主體。目前,西泠印社印務委員會、中國印學博物館、西泠印社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紛紛成立,百年品牌不僅發揮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在使用和開發中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光大。
“杭州模式整合了行業優質資源,以歷史品牌為依托,結果產生了1+1>2的整體效應和以優化劣的品牌效應。”如今,杭州歷史文化的精髓已經重現煥發出了生機。早在2004年,杭州市就與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等在杭8家“國字號”茶研究單位共同成立了“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戰略聯盟,現在,“中國茶都”已經成了杭州旅游業的金字招牌。此外,“絲綢女裝行業聯盟”的成立也使得“中國女裝看杭州”的口號成為不爭的事實。
城市會展:打造文化創意產業新平臺
西博會,這個以“西湖”命名的博覽盛會,讓杭州這座“人間天堂”展示了開放的胸懷,早在1929年,杭州就以首屆西湖博覽會驚艷中外,時隔71個春秋,2000年,杭州政府重新擦亮了西博會的金字招牌。如今,頂著“杭州最具震撼力的會展品牌”、“最具吸引力的注意力經濟”、“最具感召力的城市節慶活動”光環的西博會已經成為杭州發展會展業招商引資的平臺,杭州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杭州老百姓和中外游客的節日。而它的成功同樣得益于杭州模式。
目前,西博會、動漫節、休博會等多個金牌會展已在杭州形成固定模式,會展業集聚政府人員、行業人士、企業人員、志愿者等不同身份、不同力量、不同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了西博會與休博會、動漫節等會展業的良性互動格局,促進會展業由單一辦會功能,向發展休閑業、會展業、旅游業、文化創意產業的經濟功能拓展。據悉,僅2006年休博會期間,杭州主會場實現貿易成交額120.8億人民幣和1.64億美元,簽約項目協議利用外資10.17億美元、內資108.34億美元。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表示,和諧社會復合主體建設的“杭州模式”,正對其他城市產生示范和借鑒意義,尤其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充分發揮社會復合主體的作用進行了最好的闡述。
市校合作:集聚文化創意力量 融入城市產業發展
“杭州與浙江大學的合作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復合主體的服務功能。”白雪秋表示。2000年,第一個社會復合主體——杭州市與浙江大學戰略合作組織誕生。隨后,雙方共同組建戰略合作促進委員會,共建了“和諧杭州示范區”、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浙大城市學院等一個個復合主體。雙方的頻頻牽手帶了可觀的經濟效應,2007年浙大和杭州企業簽訂科技合作項目900余項,僅“和諧杭州示范區”的20多個項目總投資就達230億元。
“杭州模式體現了時空跨越的意涵。”鄭杭生說,它在于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付出和創造,體現出“終極價值”和“終極關懷”,并以此達到至善和上善。(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