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板們自稱最沒安全感
“我不接受采訪!”在第12次吃到閉門羹之后,記者關于煤老板的采訪近乎陷入僵局。由于所擁有的金錢大都帶著“鮮血”的烙印,煤老板們有意識地躲避人們關注的目光,在是非的洪流中保持沉默。
當錢像下雨一樣落到面前,迷失在所難免。記者所采訪到的煤老板們一致表示“沒有幸福感”,認為自己雖然錢多得花不完,卻總過著擔驚受怕、空虛無聊、前途未卜的日子。“以前沒錢的時候,吃一頓飽飯就覺得很幸福了。現在有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錢,卻總感覺不到幸福。”這樣一個以揮霍著稱的群體,異口同聲地聲稱自己沒有幸福感,在旁人聽來,著實是有些矯情。
開煤礦雖然來錢快,可支出也大得驚人。要想賺大錢,就得違規越界超量開采。這就如同建筑工地上拆樓,三層的工人剛把窗戶卸下來,二層的那撥人就將頂梁柱弄塌了。
陳建設,小學文化,38歲,2001年他承包了一家國有煤礦,規定他每年開采10萬噸原煤,年上繳承包費100萬元。每噸煤的正常生產成本90元左右,坑口煤售價600元,純利潤是510元,但大部分煤老板們都不滿足。僅以每年越界開采20萬噸計算,他們的年總利潤就能達到1.52億元,平均日收入41.6萬元。
陳建設說:“大家都以為我們從不注意煤礦安全,可我要是不注意,自己也得付出代價!”因為一旦煤礦出事,就意味著除了賠錢,還要坐牢。所以煤老板們都坦承,自己常常一想到安全問題就無法入睡。
但金錢的誘惑還是超出了他們對人命的關注。出了安全事故后,陳建設們按照每人50萬元的標準把錢塞給家屬作為封口費。如果人多實在瞞不住就盡量少報,減輕責任。碰上非要曝光的家屬,他們甚至會用非正常手段解決——花更多的錢擺平,或者用暴力。可以想象,跟總數相比,見諸媒體的煤礦安全事故只是“冰山一角”。
“老婆孩子熱炕頭”是難以實現的愿望
“我就給你一天時間,不給錢,就別想見兒子了!”接到綁匪電話的人名叫單虎,小學文化,49歲,是一個煤礦的承包主。2007年的某一天,單虎上小學的兒子被人綁架了。“像我們這種人,樹大招風,平時就怕家里人出事。”單虎趕緊報了警。“要舍得用錢才能保住兒子。”托了很多關系,兒子終于救回來了。
單虎害怕了,承包期滿后他徹底轉了行,把老婆和孩子送到了北京。“北京離大同不算遠,走高速只要3個多小時,孩子又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就當我每周都到北京旅游吧!”單虎的“家庭模式”不是個例,京大高速公路上活躍著一批定期開車到北京的煤老板。
老婆孩子都在北京,煤老板又過回“單身”生活。“我知道那些年輕漂亮的女孩子為什么跟我——因為我有錢。我就是再丑,她們也不在乎。我也不在乎她們花我的錢,她們花的越多,我就越高興,這樣就證明我有價值。”談起自己的“艷遇”,單虎免不了有些洋洋得意。
單虎的結發妻子一直保持著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衣服能穿就行,每天坐公車,實在有急事才打車。得知老公包“二奶”后,她大鬧了一場,失眠了整整一個月,徹底想明白了:“我不花錢,‘狐貍精’也會花。我跟他一起奮斗,不能讓別人摘了果實,所以我一定不會離婚,但也不能太委屈自己。”于是煤老板們的“正牌”妻子們開寶馬、逛燕莎,肆無忌憚地揮霍起老公的錢財。
物質暴富能否消除精神的貧困
“曾經有人向我推薦北京市朝陽區望京附近的房子,我覺得他們不了解我。你想,我到北京買房還要‘望’京,那我還不如在大同買房呢,里外都是個‘望’京!”陳建設對記者說。
“我要買就買‘一環’的房子!以天安門為圓心,用圓規畫圓,半徑在3公里以內,否則不買!而且要買就買一個單元,均價4萬元一平米!我給親戚朋友也都買了,這樣咱在北京沒什么熟人也不要緊,好歹能湊4個人打麻將。”問及為什么不在北京買別墅時,陳建設撇了撇嘴:“別墅都在順義、懷柔郊區,我已經煩死了在偏僻的礦山待著,有錢都沒處花。還是長安街好,一推開窗就能看見那么多車和人,熱鬧!”
陳建設最喜歡逛的商場是燕莎、賽特,“這些地方很尊重人。”陳建設這批煤老板們只要一到燕莎購物中心,必然搶先自我介紹說:“我是山西煤老板。”購物中心的銷售人員馬上對他們“肅然起敬”,專挑最貴、最不好賣的商品介紹給他們。用金錢和物質來填補自己精神上的空虛,成為了煤老板們心安理得的“自我修煉”。
為了緩解精神壓力,煤老板們還紛紛愛上賭博,地點一般選在澳門。
也有人探尋科學、穩妥的“生財之道”
李志明算是個煤老板中的異類。或許是出身礦工的緣故,他對煤礦安全特別重視。煤礦改制,他成為董事長后,李志明開始大刀闊斧地在煤礦實行文化興企、軍事化管理。煤礦員工身著統一服裝,彼此見面行軍禮。李志明實行的改革還包括每天早上6時30分開安全會議,下午4時再開碰頭會。“煤礦是高危企業,利益跟風險并存,沒有相當的資金投入、沒有社會責任,這個行業是不能干的,代價會很高。我們現在搞文化建設,突出安全重點,我相信一定能把安全生產搞好。”
他還用順口溜對比了軍事化管理后煤礦的變化:“手工變成機械了,驢車變成礦車了,粗陋變成文明了,臟亂差變成四化了,斷壁殘垣變成窗明幾凈了。”李志明說得興起把褲腿卷了起來:“能不能擁有財富是一種文化,有了財富如何運用更是一種文化,文化和財富應該相匹配。”因為所在的煤礦是統購統銷,所以李志明的年薪只有20萬。而在汶川地震中,他個人就捐了72萬。對于現代企業推崇的社會責任理論,他顯然并沒有什么理論認識,但是他有自己的理解:“一個人有人格,一個單位有風格,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和信賴,這個比經濟利益更可貴,將來的收益也會很多。”“文化興企”確實收到了實效,李志明所在的煤礦目前安全事故為零,煤礦面貌也煥然一新,被整個同煤集團作為典型推廣。
李志明現在最大的心愿是:“重回體制內,當一名國有煤礦的礦長。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煤礦問題太多。”但李志明從沒放棄自己辦一個現代化煤礦企業的理想,而這種理想也是他對于整個煤炭行業的一種期冀:從事這個行業的應該是煤炭企業家而不是“煤老板”,這些人更不應該只有錢而沒有道德約束。(《環球人物》記者 白菊梅)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