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從來沒有這么忙過,從早到晚,來這里捐款的市民絡繹不絕。相隔300米的唐山市慈善總會,也是一樣的情景。
截至5月29日,唐山市社會各界已經為汶川災區捐款捐物達2.2億元,成為全國地級市中捐款最多的一座城市。
32年前,唐山同樣經歷了大地震,百萬人口的城市瞬間成為廢墟。24萬人罹難,16萬人重傷,許多人在那一刻起,永遠失去了至親的人。災難過后,全國人民向唐山伸出了援助之手,唐山人民切身體會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溫暖,在全國人民的幫助下,涅槃的“鳳凰城”再獲新生。
從此,在唐山人的心中,總有一種感恩之情,他們把唐山市稱作“感恩”之城。
“幫一點”:感恩城市的愛心品牌
2007年年初,唐山準備籌建慈善總會,一位退休老工人捐款1000元,執意不留姓名。工作人員再三勸說,老人在捐款票據上寫下“幫一點”的化名。
這個故事通過當地媒體很快傳遍唐山市甚至整個河北省,老人的義舉感動了許多人。
唐山市一位市民給當地媒體寫信說,“幫一點”的故事平凡中見偉大,讓我感動。我希望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人人都來“幫一點”,讓愛心在唐山這座城市中永遠涌動、持久升騰!
“幫一點”已不再是一個人,而變成了一群人、一種精神、一個愛心的標志。此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幫一點”行列中來,“幫一點”由一滴水珠變成了愛心的海洋。
2008年初唐山13位農民自發趕赴南方搶險救災,將“幫一點”精神進一步升華。
2008年南方遭遇雪災,大年三十,唐山市玉田縣13位普通農民帶著3萬塊錢,自費來到了遭災最嚴重的湖南省郴州市。領隊宋志永對救災單位負責人說:“我們是唐山來的,愿意義務救災,干不了技術活,我們可以抬工具,運材料,讓我們參加吧!”他們說,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全國人民支援了我們,現在南方遭了災,我們也應該來支援你們,不為別的,僅僅為了“幫一點”。
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書記趙勇說,13義士的行動,體現了新唐山精神,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體現了唐山人知恩圖報的特殊情結,體現了唐山人感恩社會、傾情回報的高尚品格。
“感恩之城”傾城“報恩”
汶川大地震讓許多唐山人哭了,同樣的經歷讓他們更熱切地關注著汶川災區,更熱切地希望獻出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整個唐山都動了起來。
5月13日早8點,唐山市政府召開援助四川地震災區緊急會議,成立了唐山市援助四川地震災區領導小組。當天,唐山市委、市政府向四川災區捐款1000萬元;次日,唐山市豐南區再次捐款1000萬元。
14日,20輛卡車拉著價值600多萬元的救災物資從抗震紀念碑廣場出發。當聽說災區缺少帳篷時,唐山市立即組織了1500頂帳篷,21日晚上連夜啟程;當聽說救災部隊缺少做飯工具時,又緊急購買了4輛野戰炊事車,連同救災物資一起運往災區。
從15日開始,唐山市的各種救援隊開始趕赴災區。加上群眾自發組織的抗震救災支援隊,到5月20日已經有500多名唐山人活躍在災區一線。
16日,經過3天3夜的不眠夜,由唐山市地震局和市檔案局聯合編寫的《唐山抗震救災經驗小冊子》完成,將唐山地震救災的經驗教訓匯總,首印3萬冊隨救災物資一起運往災區。
每天,唐山市的領導都和災區保持著密切聯系。為了能將唐山地震積累的經驗迅速傳遞到災區,唐山市成立了“抗震救災專家顧問組”,以簡報的形式,把震后不同階段的救災經驗發到災區。
民間的自發行動也在進行。
剛剛從湖南災區回來幾個月的宋志永,得知汶川地震后,12日晚8點趕到北京,從北京坐火車趕到鄭州,飛往成都的飛機停運,宋志永一路打出租車來到北川縣。他的其他12位同伴,也于14日早晨出發,一天后與宋志永會合。在緊張的營救過程中,宋志永等13人與解放軍、武警戰士一道,搶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難者遺體。
楊震生,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出生在抗震救災醫療隊帳篷里,從小就知道自己的生日和名字里特殊的含義。大學畢業后主動要求到市截癱療養院工作,近距離為震后殘疾人服務。得知汶川發生地震后,一夜未眠,第二天從銀行取出攢了近一年的1萬元工資,作為捐款交給了團市委。“作為一名地震幸運兒,我一定得為災區做點事、出份力!”
13日下午,豐南區橋東村村支書孟祥利帶領著20多位村民,來到唐山市慈善總會,把首批3萬多元捐款交到了工作人員手中。唐山地震時,橋東村遇難372人,孟祥利在那一天失去了母親。“我們村是大地震的重災村,震后難關是在全國人民的援助下渡過的。汶川地震讓我們痛心,我們不能忘本。”
災難無情,大愛無聲。許多唐山人毫不猶豫地伸出了雙手,不為別的,只希望能給遠方那些正在承受苦難的兄弟姐妹一點幫助。
讓愛心永久傳遞
2006年6月1日,河北理工大學應屆畢業生——25歲的女孩許利娜發起并創辦的非商業性公益網站“中國報恩網”開始試運行。近3年過去了,這個網站一直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著幫助。
許利娜的故鄉在陜西省涇陽縣,父親在建筑隊當小工維持生計,還要供她和弟弟上學。在唐山這座充滿愛與感恩氛圍的城市讀大學期間,許利娜經常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接濟與關愛。許利娜說,“我很感謝為我提供幫助的人,我要報答那些關心、幫助過我的恩人們。這就是我創建‘報恩網’的初衷。”
總能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這是很多外地人初來唐山的印象。
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書記趙勇在一次訪談中這樣描述唐山:唐山是一座充滿愛心的城市,這種愛心的迸發,在唐山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30年前的大地震,讓許多唐山人失去了親人和家園。在抗震救災中,唐山人民深切體會到了相互關愛、相互幫助的分量。愛心意味著生命與責任,意味著生與死的選擇。經過劫難,人們對愛心的認識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愛心的碰撞是一種群體的力量,愛心的傳遞是一種永恒的力量。唐山人民正是在這個地方,傳遞著愛心,錘煉著愛心,使愛心不斷地發光發熱。到今天,愛心成了唐山最好的一張名片。
這是對唐山精神最好的注腳!(李俊義)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