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那些熒光燈下的慈善捐款,我覺得每次捐1塊錢就夠了!卑⒗锇桶图瘓F董事會主席馬云說。不過,在瘋狂的比拼捐款中,這句話被斷章取義,網民討伐馬云“只捐1元”。其實,5月12日,身在國外的馬云得知地震信息后,當即給所有的阿里人發出了一封支援地震災區人民的郵件,并號召全集團為災區救助和恢復竭盡全力,并于當晚率先個人捐款100萬元。(《中國青年報》5月27日)
與馬云一樣不愿在慈善的熒光燈下露面而寧愿在背后默默捐助的,還大有人在。除了媒體所提到的80后作家韓寒外,還有自從地震之后,一直在災區發放救災物資的影星李連杰。據稱,李連杰也堅決不愿透露其究竟捐了多少,但據媒體報道,僅其為賑災息影一年,就少收入近億元。
之所以舉出這樣的例子,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關外企“鐵公雞”說法近日在網上到處流傳,然而經過調查,這種傳言缺乏事實依據。而另一方面,企業捐獻榜也在伴隨著企業捐款數額的多少而時刻變化著,而這種盲目排榜,也可能在一定程度打消企業或個人捐助的積極性。
這種無端猜測,并稱企業為鐵公雞的行為,其實就是一種狹隘的慈善論。同樣,那些熱衷于企業捐獻榜的人士,也是狹隘慈善論的“擁躉”?紤]到狹隘慈善論目前在國內擁有大量的支持者,這種論調之下衍生出的慈善觀念,自然令人擔憂。
倘若汶川大地震是中國慈善的拐點,不斷播放的災區鏡頭以鮮血與淚水激發了國民的愛國熱情以及慈善愿望,但同時也充分暴露出國內的慈善觀念尚處于一個非常幼稚的起步階段,在這一階段里,人們的慈善熱情雖高,但缺乏對慈善整體的認識,單純以為,一個企業或是個人的慈善行為,完全可以用捐款的多少去衡量。這種觀念固然沒有錯,但從創造更廣義的激發更多人進行慈善的環境看,卻是偏執和狹隘的。
特別是當此汶川大地震激發了國人的慈善意識之后,舉國慈善,傾囊相助,成為許多企業和個人的一種自覺行為,我們不能說暴露在熒光燈下的慈善不好,但我們更愿意看到的是,類似于馬云及阿里巴巴這樣的,只求捐獻,不求任何回報的企業,這些甘愿捐助而不愿將自己慈善行為暴露在熒光燈下的企業,代表著慈善的更高境界,因為他們對于慈善的認識,已經遠遠超越了狹隘的初級慈善階段。
大音稀聲,大愛無言,無償奉獻的同時,根本不指望從捐助的行為中收獲任何的名聲、形象上的回報,對汶川大地震的捐助,顯然更需要這樣的企業與個人。
正因為如此,我非常欣賞IBM至今沒有宣布具體捐款數額的行為,他們的理由是:“我們不能在別人受到傷害和經歷痛苦的時候,建立我們的形象或宣傳我們的產品。”不能在別人遭遇痛苦之時,建立自己的形象,這話,當引起所有捐助者的反思。
狹隘慈善論,正是當下中國慈善業亟待跨越的一個淺層階段。不需要任何回報的慈善,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慈善,且讓我們記住這一點。(王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