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網絡上一直流傳說,15位傘降勇士在出發前全都寫了“遺書”,真是這樣嗎?日前,十五勇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遺書”應該是“請戰書”,當時大家爭著去災區,經過指揮部門篩選,他們最終被確定進入小分隊名單。
請記住這15個英雄的名字:李振波、王君偉、劉志保、殷遠、郭龍帥、李亞軍、趙海東、趙四方、雷志勝、劉文輝、王磊、于亞賓、任濤、李玉山、向海波。5月14日,他們從4999米高空冒險空降茂縣地震災區;20日,他們完成任務,安全返回成都。
15勇士,4999米高空從天而降!6天6夜,他們冒著多次余震,翻山越嶺,徒步220公里,先后在7個鄉、55個村莊偵察災情,向上級報告重要災情30多批次。
這次救災中,15名傘降勇士出色完成了傘降災區的救援任務,并由此而受到海內外的高度評價和關注。這究竟是怎樣一個英雄隊伍?他們經歷并攻克了怎樣的艱難險阻?昨天,完成任務后正在進行休整的15名勇士,在成都某軍用機場接受了快報記者的專訪。
背景
高空4999米
傘降災區
5月14日11時24分,一架大型運輸機從成都某軍用機場起飛,飛向此次地震重災區四川茂縣。
災情如戰情。這是空軍首次在高原復雜地域,無地面指揮引導、無地面標識、無氣象資料條件下運用傘降方式參加抗震救災。
由于茂縣為高山峽谷地形,境內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傘降難度很大,平時訓練中只需在數百米高度跳傘的空降兵,今天要在4999米高空實施傘降。
擔負此次重任的是空降兵特種大隊的100名官兵。
11時47分,飛機飛臨茂縣上空。空降兵研究所所長李振波大校第一個跳出機艙。
第一批7名傘兵離機后,第二批8名傘兵也接著實施了傘降。
飛機第三次飛抵茂縣上空。機艙里,剩余的傘兵們已分成兩排站了起來……此時,飛機艙門卻緩緩關上了。
“15位官兵安全著陸到了預定地域后,迅速發來報告:地面地形情況復雜,不利于大隊人馬實施高空空降。”空降兵特種大隊傘訓主任呂造說,另一方面,天氣情況也在變壞,加上剩余85人所用的傘具都是圓傘,不像前15位先遣隊員所用的翼傘一樣靈活抗風,所以上級決定,取消剩余人員的空降行動。
15名空降兵成功著陸后,迅速與茂縣縣委、縣政府取得聯系,于15時許第一次傳回了茂縣災情。他們依靠攜帶的2部海事衛星電話,每半小時與指揮部聯系一次。
綜合
“大校隊長”第一個跳出機艙
一身迷彩,英姿颯爽,記者昨天見到這15名傘降勇士時,他們正圍坐一起總結這次任務的執行情況。6天6夜深入山區進行高強度的偵察和救援,他們的臉上帶著疲憊 ,但個個仍然精神抖擻。
15名傘降勇士的領隊是空降兵研究所所長李振波大校,今年48歲,勞累使得他的嘴唇起了好幾個水泡,但他對記者笑了笑:“今天還好看些了。”
14日中午,當飛機到達重災區茂縣上空時,15名勇士已全部完成了跳傘準備工作,李振波第一個跳出機艙。這位有著30年“傘齡”的大校,在戰士們眼中任何時候總是沖在前面。昨天他告訴記者,當時自己只想著一點:一定要把全隊成功地帶下去,一定要完成救援任務。
可當他跳出機艙后,主傘卻沒有開,跟在他后面第二個跳的于亞賓少校,見此情形急壞了:“隊長的傘怎么還沒開呢?”可高空根本無法交流,他只能一邊下降一邊關切地看著隊長。只見李振波不慌不亂,沉著操作,降到大約700米高度時,備份傘打開了……
4999米傘降超越極限,讀秒手動開傘
這絕對是一次超越極限的傘降。當時飛行的高度是海拔4999米,空氣十分稀薄,勇士們感覺到胸口有些悶,一些常規操作也無法正常進行,例如,開傘器設置的跳傘高度是4000米高度,此時已超出近1000米。通常情況下,只要4秒鐘主傘沒開,就要進行手動開傘。于是他們在跳出艙門后便開始讀秒:“0001、0002……”
“周圍的環境、地面的情況非常復雜!”茂縣是高山峽谷地形,境內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峰比比皆是,“當時什么都看不見,再加上地震導致災區通訊中斷,既沒有地面指揮引導、地面標識,也沒有氣象資料。”這樣的難度,在傘降史上極其少見。特別是當高度降低,能見度加大后,連經驗豐富的隊長李振波也有些吃驚,“不但山高,而且水流速度非常快,房屋也比較多,一旦著陸在任何一個這樣的地方,后果都不堪設想。”
“那你們跳出機艙的時候到底怕不怕?” 記者問。
“不怕。”勇士們異口同聲。他們坦言,盡管這次的難度要大好多倍,但是相對于平時的訓練而言他們反而不感到害怕,“心里好像只剩下救災的迫切,來不及想別的。”
出艙后,勇士們的第一感覺是“冷”,一側就是雪山,寒風撲面而來,吹得手都發麻。當時的溫度在零度以下,而他們只穿了一套迷彩服。
數著傘花一朵不少,隊長放心了
由于飛機在空中處于運動狀態,如果15個人一次跳出去的話,第一個和最后一個跳的人降落地點容易出現較大偏差,影響到著陸后集中的速度。所以,15人分成兩組,第一組7個人、第二組8個人。當第一組的7個人全部出艙后,飛機轉了個圈又回到原來的位置,第二組開始跳。
“在高空俯瞰汶川,感覺就像一塊小菜地那么大。”勇士們說,要想從海拔4999米的高空跳下的15個人,全部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我們的要求是‘高空選片、低空選點’,一邊降落,一邊尋找著陸位置。”
第一個跳下去的隊長李振波,準確地選擇了一塊空地作為降落點,他著陸后迅速給后續隊員作著引導。“我仰著頭看天空,這一撥跟我跳下來的有6個,我就數著天上的傘,一個、兩個、三個……看著6把傘全都撐開了,我心里的一塊石頭也落地了。”
很快,第二組隊員也順利著陸。兩組分別迅速集合,按照此前的約定,他們將分頭趕往茂縣縣委、縣政府的抗震救災指揮部。
地面上,鄉親們跟著降落傘激動奔跑
回想在茂縣著陸那一刻,勇士們的心情依舊沒有平復。12日強震發生后,汶川、茂縣等幾個重災區通訊全部中斷,很多道路被封死,這還是震后第一次進入重災區。“飛到150米高度的時候,地面看得越來越清楚,我們的心里也越來越難過,很多房子倒塌,城里的鄉親們全部躲在了外面,街上、廣場上……”
當鄉親們突然發現天空出現一朵一朵降落傘時,地面上一片沸騰,人群涌動著,“我們的降落傘操縱到哪里,他們就跟著我們到哪里。”鄉親們激動地奔跑著,向每一朵降落的傘花涌過去。當勇士們著陸收好傘后,大伙兒圍上前去,爭先恐后地握住他們的手,連聲說:“太好了,這下我們有救了!”“謝謝你們!”一位大爺老淚縱橫:“娃娃們,你們辛苦了!”
此情此景,傘降勇士們的鼻子也酸了,淚水在眼眶里打轉,但是他們沒讓眼淚落下來,“我們要堅強,特別是在災區的百姓面前。”
一路翻山越嶺,報告重要災情30多批次
幾位鄉親帶路,兩組勇士很快在抗震救災指揮部集合。他們的到來,讓此前因為通訊中斷而毫不知情的茂縣縣委、縣政府也激動不已。
來不及休息,勇士們立即詳細了解了當地災情,并且迅速匯總,用攜帶的通訊設備向上級作了匯報。這時,離他們著陸不過40分鐘左右。而這次匯報,也是第一次來自災區一線的匯報。當天下午,傘降勇士們一分鐘也沒有休息,而是就地開辟直升機降落場,為后面的空投提供場地。
第二天一早,15名勇士啟程了,他們將一路向震中汶川挺進。因為強震導致山體移位,通往汶川的路早已被山石封死,勇士們只能徒步突擊,翻山越嶺。一路上,他們還肩負著偵察災情的重任。就在茂縣境內,有兩個水電站受損嚴重,很可能發生決堤,他們立刻與當地政府聯系,及時展開救災行動,避免了新的災情。
冒著余震和泥石流的危險,15名勇士徒步220公里,先后抵達7個鄉55個村莊,向上級報告重要災情30多批次,對布置下一步救災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
在翻山越嶺的6天6夜中,15名勇士沒有吃過一頓熱飯,只有隨身攜帶的壓縮餅干和一壺水。一些村莊的鄉親們實在心疼他們,給他們送來自己有限的食物,但每次都會被勇士們婉言謝絕。
記者昨天看到勇士們時,他們已經換上了干干凈凈的迷彩服,但在執行任務的6天6夜中,他們一件衣服也沒換過,“甚至三天都沒洗過臉、沒刷過牙。”
網上說的“遺書”,其實是“請戰書”
網絡上一直流傳說,15位傘降勇士在出發前全都寫了“遺書”,真是這樣嗎?當記者昨天就此提問后,他們微微笑了笑:“應該是‘請戰書’。”
原來,他們在12日夜接到傘降災區的命令后,立即連夜點傘、做準備。13日飛到茂縣上空,由于海拔太高、天氣條件惡劣,艙門甚至都結了冰,飛機在上空盤旋多次,也未找到合適的傘降時機。于是,隊伍根據指揮轉飛成都某空軍機場,擇機再行傘降。當晚,指揮部門經過充分的研究后決定,原來準備的100多人傘降計劃改由小分隊進行,第一批只能跳15個。
一聽這個計劃,大家都急了,個個都爭著要去災區。于是,一份接一份的“請戰書”交到了指揮部門。不過,至于哪15個人是最終的名單,前一天晚上大家都不知道。第二天早上集合開始“點兵”了,被點到的15名勇士才知道,自己“請戰”成功了!而沒有被點到的戰友們,個個都對他們羨慕得不得了。
出發時,15名勇士沒有一個告訴家人自己的任務,大多數人都是回來休整時才向家里打電話報平安的。
20日晚勇士們才回來休整,可才沒幾天,15名勇士們又開始憋不住了。隊長李振波帶頭,不停向上級申請任務,“堅決請求再赴災區救援!” (作者:鄭春平)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