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5月12日的強烈地震已經過去了好幾天,在殘垣斷壁的廢墟堆里,深埋著遇難災民的遺體。當一具具遺體被部隊官兵挖掘出來后,他們或蹲或趴的形體,讓人無法想象他們在突如其來的災難中逃生的痛苦。在受災最嚴重的什邡市鎣華鎮,記者全程目擊了這一催人淚下的挖掘場景。
領通行證,記者彼此言“保重”
什邡市是四川地震災區較為嚴重的縣級市,在該市的鎣華鎮,一家年產值達15億元的化工廠在這次地震中被夷為平地。5月18日,記者沿著崎嶇蜿蜒的盤山公路,前往距離德陽市60多公里外的鎣華鎮穿心店村。
從德陽到什邡的公路依然完好,僅僅花了半個小時就到達目的地。在什邡市抗震指揮中心新聞宣傳處,不斷有媒體的記者前來領取采訪車輛通行證。據當地媒體的一名女記者說,領取通行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就是領取了通行證,車輛在途中也有可能隨時被攔截下來,采訪就可能受阻。在該女記者的幫助下,還是很順利地領取到了進山的通行證。
與記者一起領取新聞采訪車輛通行證的還有《工人日報》的一名記者,他說他已經在什邡市待了好幾天了,通行證每天一換。他還告訴記者,韓國的醫療救援隊已經進山了,因為外籍醫療隊是不斷移動的,他要去尋找他們。他給記者留下了聯系方式,表示彼此多保重,雙方在大山深處會合。
公路旁:磐石半山腰上懸空“掛”
盡管從什邡市到鎣華鎮也就是四五十公里的路程,但這是一次艱難之行。
車輛駛出什邡市區后,要途經馬祖、靈杰、洛水等鄉鎮,才能抵達鎣華鎮。出現在記者面前的卻是一條凹凸不平的毛胚公路,司機楊師傅緊握著方向盤,小心翼翼地開著車。楊師傅是當地人,他說,這樣的路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地震前,這條公路就準備修,沒想到剛要開工的時候,地震就發生了。”
車輛好不容易駛出洛水鎮,就開始要進山。沿著一條狹長山谷,修筑在山腰上的公路像一條飄帶,蜿蜒曲折地一頭伸進茫茫的大山深處。在強烈的地震作用下,高高聳立的綿綿大山像被一把巨大的斧子劈過一般,大半個山體坍塌。“天崩地裂啊,我們走的這條路也是剛打通不久。”楊師傅說。
“晚一秒鐘,我就不能活了”
據楊師傅介紹,別看這里是大山溝,里面的企業非常多,比如設在鎣華鎮境內的四川鎣峰實業有限公司,就是一大型化工廠。但在這次地震災害中,這家化工廠被夷為平地。
經過2個多小時的車程,采訪車抵達該鎮的穿心店時,楊師傅用手一指,稱右邊就是鎣峰公司。透過車窗,記者看到的是一片廢墟。
該磷肥廠所在的位置位于山谷里的一片空曠地帶,數個高大的煙囪,絕大部分已經倒塌,幸存的也就是半截開裂的煙囪。工廠樓房全部倒塌,無一幸存。數臺大型挖掘機在作業,尋找遇難工人的遺體。
“我們工廠是家大型化工廠,年產值達到15個億。廠領導多次在會上講,到2010年,力爭年產值達到20個億。”該廠辦公室科員隆俊站在工廠廢墟上,無比沉重地連嘆了幾口氣。
這些員工,有一大部分是當地的村民,他們在工廠蒸蒸日上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生活的富裕。沒想到,一場當地史無前例的地震災難,將員工的希望徹底破滅了。
5月12日中午地震發生時,隆俊正在上班。“我屬于廠里的技術人員,當時在辦公室里上班的有3人。”隆俊說,“房子瞬間就倒塌了,我如果反應遲鈍1秒鐘,我就不能活了。”
目擊:遇難者遺體是逃生狀
“說不清到底有多少員工被掩埋,廠里的這個片區有1000多名員工,分‘三班倒’上班。”隆俊告訴記者,“昨天挖出50多名員工的遺體,今天也挖出一部分。”隆俊說著搖搖頭離開了。
在距離公路20米的地方,10余名官兵和工程救援人員正在挖掘搜尋遇難工人的遺體。“看到腳了……”一名全副武裝的戰士正在掘口處掏遇難者的遺體。幾名戰士用鐵鎬鏟去坍塌物,一具遇難者遺體完全顯露了出來。該名遇難工人呈伏臥狀,身體彎曲,身體已經開始腐爛。盡管記者戴著厚厚的口罩,但依然能聞到一股惡臭味。
遇難員工的遺體被裝進了一個大遺體袋里,幾名官兵合力將其抬到了公路上,再拉開袋子的拉鏈進行消毒。遇難者面目全非,但從衣服和寬皮帶來看,能確認其是一名正在上班的工人。從這名工人不幸被掩埋后的姿勢來看,依然能推斷他當時有過逃生的舉動。
遺體袋的拉鏈緩緩被拉上,這名尚不知道姓名的遇難者帶著對人世的無限眷念,在記者模糊的視線里遠遠地走了。(陳標志 張一強)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