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安徽巢湖市巢湖社區網站50多名網友自發來到巢湖火車站廣場,點燃蠟燭排成心形,哀悼死難同胞,以表達對四川地震災區的牽掛,希望災區人民早日度過難關。 中新社發 徐振華 攝
5月14日,襄樊戶外徒步網群和襄樊車友網組織60多名網友志愿者,手持襄樊紅十字會募捐箱來到人民廣場,向過往市民募捐善款。據統計,網友志愿者在一天的時間里共為災區募捐到現金萬余元。 中新社發 李得榮 攝
|
幾乎所有網友都在參與,港澳臺同胞在參與,孩子在參與,老人在參與,殘疾人在參與,拾荒者也在參與——
這是2008年以來,中國互聯網第三次大規模介入公共突發事件。
5·12下午汶川強震,消息迅速傳遍全國,動員了從上到下幾乎所有人。新浪論壇隨即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21.3%的人“有”親人或朋友身在地震災區,75.0%的人表示“沒有”但同樣為災區的同胞祝福。網易調查結果也類似:有80.3%的人表示“沒有認識的人在災區,但同樣關心”。
“小魚,你家有帳篷嗎?”
據新浪調查,47.8%的人是首先通過網絡或電視得知地震信息的。自己察覺到震感的占35.7%,還有13.2%的人是通過身邊人說。對處于災區以外的普通公眾來說,主要信息渠道依舊是媒體,互聯網更是當仁不讓地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
5月12日~16日,北京市某高校即將碩士畢業的小劉,整整四天沒有離開過電腦半步。地震的發生,讓她甚至無暇顧及即將開始的論文答辯。每天就是不停地點擊鼠標,在幾個大的門戶網站間來回穿梭,每隔5分鐘刷新一次頁面,隨時向同學通報最新進展。小劉的家在陜西,家里受地震影響并不大,但她仍然近乎瘋狂地關注每一條和地震有關的信息。以往愛看的娛樂、八卦等新聞,已經無法讓她提起半點兒興趣。
“就在我敲下這些文字時,仍感覺到兩次明顯的晃動。從地震發生到現在十幾個小時里,感覺到的余震最少在20次以上。天微微亮了,外面仍在下雨。希望今天一切都好,所有的人都平安,只要能上網,我還會來這里說說最新情況。”
天涯論壇上,一位網名叫做“傷情小魚9”的成都網友,5月13日發了一篇親歷地震的主題帖,題目叫做“余震不斷,凌晨醒來,房子仍在輕微晃動……”該帖很快被頂上天涯首頁,引起廣泛關注。“小魚,看到你發帖就放心了。”不少網友這樣回帖。還有人叮囑她,方便的話,發個微笑的照片上來。一個北京的網友說:“小魚,你家有帳篷嗎?如果沒有的話,給我留個通信地址,我去看看在北京還能不能買到。送你。”
網絡上,關于地震災區現場的在線直播和親歷帖,是各大論壇最受關注的內容。眾網友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記錄著災難的現場和全民抗災的場景,共同表達著一句話——“這一刻,我們都是四川人。”
QQ群、MSN、博客、“小圈子”,都已成為網友傳播即時信息的重要手段。
“我們和四川人民同在”,“祈禱并祝福中”,“大家都去捐款和獻血吧!”家在安徽的小吳發現,這兩天自己QQ上的三個老鄉群,都迅速改了群公告。幾乎所有的QQ群,都在轉發或討論有關地震的信息,不再有無聊的“灌水”,一些“潛水員”(很少發言的人)也都“浮上水面”,開始參與討論。而一切跟地震無關的話題,都顯得那么不合時宜,很少有人響應。
5月14日,在一個叫做“紀錄片”的博客里,博主發表了一篇日志,《最長的一夜,我親歷的5·12地震》。文章開頭,作者寫道:“作為這場災難的經歷者,救災者,記錄者,我為自己打下的每一個字,每一張圖負責。”
“地震發生后兩小時,16:20左右,我和同事接到通知回單位參加搶險隊前往漢旺搶險……18:54車途中全是倒塌的民舍。7:30左右我們到達漢旺。一跳下車群眾就過來:‘救救我們吧,房子埋了10多個人’。跑步穿越漢旺城區,看到的是滿目瘡痍,新房子被撕開,舊房完全倒塌,所有建筑全被破壞。極目所看,滿地狼藉,摩托車,自行車,鞋子……哭泣的人們搖搖晃晃地向城外走去。”
在這篇日志的結尾,博主留下了這樣的話,“本日志快寫完時,又發生余震,明顯感覺房屋在搖動。插頭一拔沖到外面。沒保存,只好從頭寫。”
中學教師楊章偉,在他的博客里表達了對學生的感謝。“在樓下驚魂未定的同時,我接到了學生鳳的電話,她急促地告訴我:‘地震了!趕快跑!……’后來聲音就斷斷續續聽不清楚了,感謝學生,在那樣危急的情況下,還想到的是老師的安危。還有學生龍,夜里還發短信告訴我可能在某個時段有余震,望老師們注重安全!”
“請記住這些普通人的名字吧”
“為悼念地震死傷者,提議今晚22:00宿舍(希望還有教室)集體熄燈3分鐘致哀,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也請相互轉告,謝謝了!”5月13日,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生在校園BBS上發起了這樣的倡議。這則倡議被校內所有的QQ群轉發,傳遍了幾乎全部正在上網的學生,通過他們又傳給沒有上網的同學,整個過程不到半個小時。
一名叫“湜三恒”的網友發布了一個帖子,“為我好友的英雄父親默哀”。這個“英雄父親”,就是用生命護住4個學生的德陽市東汽中學遇難教師譚千秋。發帖者對她的好友說,“那個小鎮已經是一片廢墟,他們都在住帳篷吧?他們現在好嗎?親愛的,你一直是我們心里的奇跡,那么現在,請你用你的堅強續寫你的神話。你的爸爸,他會是我們的驕傲!”
譚千秋的名字也出現在豆瓣網新建的一個小組里。這個小組名叫“中國英雄”。里面列出的都是一些普通人,他們的事跡卻讓人淚流滿面。這些人包括,用身體為孩子擋住了水泥板的幼兒園教師瞿萬容,保護了自己班上59名學生卻永遠失去了女兒的中學教師劉寧,還有解放軍、武警官兵、預備役戰士這些“最可愛的人”,等等。
豆瓣網友Minjie這樣留言:
多難興邦。面對這樣的災難,總有一種力量讓人感動,總有一些人讓人淚流滿面。他們只是普通人,就和你我一樣,也許每天要應付脾氣糟糕的老板,為日益高漲的物價和房價而心煩意亂。請記住那些普通人的名字吧。請你們在這里記錄下那些人、那些故事,多年以后我們為自己的子孫講述汶川的地震時,除了干巴巴的令人生厭的數字7.8,我們還可以講述那些英雄兒女,他們是中國的英雄,也是這個國家的驕傲。我們起立,為這些普通英雄鼓掌。
“今天你可以為中國做什么”
“今天你可以為中國做什么?每個人都是抗災最前線!”新浪社區上發出了這樣的募捐倡議。同類的倡議在國內幾乎所有門戶網站上都有出現。捐錢、捐物,成為廣大網友直接參與抗震救災的最主要途徑。
幾乎所有的網友都在參與。在新浪網的調查中,表示“會想辦法捐款捐物”的網友占73.2%,表示“會在網絡上為災區同胞祝福”的占20.9%,還有2.9%的人表示“我距離災區很近,響應號召去現場救災”。只有2.9%的網友“還沒想好”。
港澳臺同胞在參與。
據中新社報道,香港各界啟動多種捐款渠道籌集善款,賑濟四川地震災區。據不完全統計,到5月15日,香港民間及政府募捐和撥付的善款已逾8億港元。
本報曾經報道,地震災情受到臺灣同胞的高度關注。5月15日,臺灣紅十字組織還委托中華航空公司運載著價值12.69萬美元的救助物資從臺北直飛成都。
孩子在參與。
人民網曾發布一組圖片,圖片說明是,“熊振,7歲,小學一年級,和父母一起在都江堰救災現場。”他被網友稱為“史上最小志愿者”。
老人在參與。
網名為“花落葉黃憔悴人”的網友,在天涯上發帖,“來到募捐現場的街坊們大多是婆婆,拿著花花的鈔票急不可待地往捐贈箱捐錢,很多人的數目還不小,1000、2000的都很平常。而從他們的穿著來看,不會是家境多富裕那種。估計為了賑災,他們連養老本都毫不猶豫地拿出來了。”
殘疾人在參與。
騰訊網上發布了“寧夏肢體殘疾人協會的殘疾人為地震災區募捐”組圖,畫面上,一位拄著拐杖的殘疾人正拿著擴音器呼吁,一位完全失去下肢的殘疾人也拖著殘疾的身軀來到捐助現場,他被網友稱為“讓人淚下的捐款人”。
拾荒者也在參與。
網友“你好胖”發帖說,在募捐快結束的時候,一位衣服很臟還有很多破洞的人,神情緊張地走到募捐箱前,從破破的口袋中掏出了一小把一元的硬幣,有八枚,八元錢,慌慌張張地投入了募捐箱。“整個過程中,他都低埋著頭,讓人看不清面孔。臟臟的頭發,臟臟的手,緊張的神色,仿佛他不是在捐錢而是在從里面拿錢一樣。我的目光一直跟隨著他的背影。我清晰地看到,在即將離開我視線的街的拐角,他從垃圾桶中掏出了一個礦泉水瓶。當時我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下來……
8塊錢,80個瓶子,也許是他今天一天的收入啊!倉皇的背影,低埋的頭,走得很快,都沒來得及讓我拍下個照片,也許他覺得很自卑,但我只知道——他,是我的兄弟。(實習生 黃沖)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