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14時30分,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蘆溪鎮永鳳村村民周海等9人駕駛5輛摩托車,奔波30多公里,終于到達位于綿陽市高新區的九州體育館,這里是綿陽市安置災民最為集中的地方。
每輛摩托車的后面都捆綁著他們給災民送來的礦泉水、花生、餅干、衣物和熟雞蛋。但捐贈物資并不是他們此行的唯一目的,他們四處打聽:“我們每家可不可以代養兩個孩子?”
“我們就是想幫國家分擔一點困難”
周海他們村也遭受了震災,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一些房屋出現了裂縫,他們也在外面打了好幾天地鋪。“但是比起別處的災民來,我們的災情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們太慘了,我們就想幫國家分擔一點。”
“我們看電視,看到這里災民越來越多,孩子老這樣,怎么行?”周海的妻子非常贊同丈夫的舉動。他們還帶了15歲的兒子一起來,要讓他親身感受一下地震帶來的災害。偌大的體育館內外到處都是打著地鋪的災民,還不斷有災民和從外地趕回來尋親的農民工涌來。
村民劉碧樹告訴記者:“我們都是做父母的,所以我們特別關心小孩。我們只有一個女兒,已經20歲了,基本沒什么負擔,我們可以領養一個女兒。”
劉碧樹的妻子環顧四周,看到很多孩子和父母都在露天打地鋪,眼圈一下紅了:“小孩子不能洗澡,又天天吃這些方便食品,怎么行啊?”
臨行前,他們還帶上了自己的身份證和戶口本。
有類似想法的并不只是永鳳村的幾位村民。
中保人壽綿陽分公司的陳太芝也在災民中尋找愿意去她家里暫住的孩子。她家住在高新區石橋鋪七組,離九州體育館很近。她向記者要了紙筆,給有些動心的家長留下了她家的地址、手機號碼和上高中的女兒的小靈通號碼,還告訴他們如果不放心可以跟她一起到家里去看看。她說:“如果你們想孩子了,打電話給我,我馬上就給你們送過來。”
綿陽絹紡廠的3位下崗女職工也來到九州體育館,尋找帶隊的老師,希望暫時領養些孩子。她們還希望通過媒體向市民發出倡議,讓有條件的家庭都能暫時領養這些離開父母的孩子,讓他們在愛心呵護下健康成長。
超過2000人申請代養孩子
記者帶著周海費了好一番周折,才找到民政局設在九州體育館的辦事處,發現前來咨詢和登記要領養、代養孩子的群眾絡繹不絕。
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告訴周海,現在只能登記,但不能帶走孩子,并遞給他一份“領養(代養、寄養、認養)孤兒須知”。“須知”說:“現因抗震救災救助工作尚未結束,孤兒身份無法確認,開展此項工作時機尚不成熟。需領養(代養、寄養、認養)孤兒的人員,要待救助工作告一段落后,才能確認孤兒身份。只有待孤兒最終確認后,才能涉及辦理收(領)養事宜。”
據民政局工作人員初步統計,截至5月16日,前來登記領養孤兒的群眾已經超過2000人。
記者告訴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周海他們提出的是一種臨時代養,孩子也不一定就是孤兒,是否辦理正式領養程序,可以視情況再定。她表示理解,但是沒辦法,肯定不行,“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已經遇到了很多,北京兒童基金會已經和我們聯系過了,但我們告訴他們現在還不行。”
周海他們不甘心就這樣回去,返身又回到人潮涌動的九州體育館內,自行尋找“目標”。
在他們周圍很快聚集了大量災民。來自北川縣擂鼓鎮麻柳灣村五組的幾位母親被這個提議吸引了。
蔡毅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17歲的大女兒去了同學家,12歲的小女兒跟隨她和丈夫,已經露宿了好幾宿。“別的都不怕,就是這么多人在一起,衛生條件又很差,我們特別擔心孩子生病。”做母親的憂心忡忡。
“我們組一共有10多個孩子。”蔡毅玲向記者介紹身邊的幾位鄉親,22歲的任國鳳帶著4個月大的嬰兒;32歲的謝德瓊的丈夫已經遇難,帶著兩個孩子,大的10歲,小的才1歲,根本無法兼顧;11歲的男孩梁癉寧父母都在外打工,父親兩個月沒有音訊,只能跟著年邁的外婆。
正在討論的時候,周海同村的鄉親又來了好幾個。一位鄉親激動地說:“我們就是想減輕點政府的負擔,也讓孩子們過得好一點。”
在周海等人的盛情邀請下,蔡毅玲、蒲艷、任永剛3人決定在記者的陪同下到三臺縣蘆溪鎮永鳳村去實地考察。
“看到這種情況,肯定誰都愿意幫忙”
在村民們的帶領下,記者和幾位家長前往永鳳村。順著綿陽通往三臺的一級公路行駛了20多公里,之后是一段土路,記者一行到達了永鳳村。村莊緊鄰一條清澈的河流,風景優美。從房屋的外觀來看,這是一個還算殷實的村莊。
村民江鳳瓊帶領記者一行逐一到想要收養的村民家里參觀。
沿途遇到的村民都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哦,是代養啊,沒問題,來就是了。”看來他們都對這件事都早有了解。
村支書劉遠軍告訴記者:“國家出現這么大的災情,大家都很想出力。這些天村民每天看電視,很多村民眼淚都下來了,再聽去救災的人回來說災區慘得很,就更難過。看到九州體育館有兩萬多災民,大家就想代養幾十個孩子,讓他們有地方住,有飯吃,等他們的父母安頓好了再把他們接走。”
33歲的武大禮是永鳳村到一線參加救援的村民之一,5月15日凌晨1時才從救災現場返回家里。5月12日,已經入睡的武大禮接到村支書的電話,馬上就和其他7人出發了。
走到平武縣南壩鎮,因為南壩小學垮塌厲害,而軍車又無法進來,武大禮等人只能用杠子撬,用手刨,從廢墟中救出了幾十人。“兩天中我們只喝了一碗稀飯。物資運不進去,糧食是老百姓從糧站挖出來的,水是泥水,煮出來的稀飯是黑的。”武大禮說,“但是大家都不覺得餓,就想能多救一個就是一個。我們綿陽的邱市長也去了,他眼睛都哭腫了。”
休息的時候只能躺在濕漉漉的地上,墊一張蛇皮袋,蓋一張蛇皮袋。當地老百姓從垮塌的商店里刨出礦泉水來,他們都沒有喝。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沉默寡言的劉映洪吐出一句話。
剛剛回到家里的武大禮和劉映洪又加入了準備代養災民孩子的村民隊伍中:“看到這種情況,肯定誰都愿意幫忙。”
“我們吃什么,孩子就吃什么”
聞訊趕到村支書家的數十名村民七嘴八舌地對心存疑慮的家長說:“你放心,我們不可能要你一分錢。”“反正我們吃什么,孩子就吃什么。”
村支書劉遠軍說:“你們放心,我是黨員,也是人大代表,我保證絕不會虧待他們。如果孩子們想上學,我也可以去協調。現在我們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我們就當多了一個親戚。”
劉遠軍告訴記者,很多村民都說想代養孩子,但還沒有具體統計,幾十個肯定沒問題,但考慮到具體問題,20個以內為宜。
雙方約好,由任永剛等3人回去聯系他們村民組愿意到永鳳村暫住的孩子,村支書劉遠軍隨后開著自家的金杯車去九州體育館接孩子。
一路上,三人感慨不已。“說實在的,他們村的條件不如我們村,但他們太善良、太熱情了。”任永剛說。
蒲艷說:“老是很多災民在一起,就怕對孩子影響不好。昨天我父親想著想著就突然發病了,抽筋、手抖、口吐白沫,他以前身體很健康,可能是家被毀了對他刺激太大。我們只好安慰他,你兒子、媳婦、孫子都在這里,什么事都不用你擔心。我兒子一到晚上就會害怕,吵著要睡到外面去。”
當天晚上19時30分,劉遠軍帶著十多個村民開了3輛車,趕到九州體育館迎接孩子們。事態又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3位家長表示,民政部門再三告誡,要到他們那里登記,劉遠軍立即去了民政局設在九州體育館的辦事處,但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已經下班。
盡管有些失望,但劉遠軍還是豁達地說:“沒關系,那就明天再說吧。”
在一直參與此事的志愿者陳宏剛的協調下,3個男孩跟著永鳳村的村民們回到了他們臨時的家。
5月16日早晨,記者在九州體育館遇到麻柳灣村村民李文兵,他把自己13歲的大兒子托付給了永鳳村的村民。他說:“不管別人說什么,我相信他們,而且很感動,很感激。”
19時30分,記者通過電話了解到,3個男孩在永鳳村度過了快樂的一天。(朱麗亞 田文生)
圖片報道 | 更多>> |
|